很多家庭最常見的親子狀態就是,父母說的話孩子從來不聽,右耳朵進朵出,其實很多時候是因爲我們沒有弄清楚孩子需要什麼,也就是說我們從來沒有仔細聽孩子說的話,所以又怎麼能讓孩子聽我們的呢?父母不要着急,傾聽孩子的聲音,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有一位媽媽是文字工,有一次她正忙着趕稿子,她的女兒從學校回家。這位媽媽頭也沒抬,一邊忙着她的稿子,一邊聽着孩子說話,孩子就跑開不講了,媽意識到孩子不高興了,再要女兒講的時候,她很生氣地說:“我纔不要講了,你都沒有聽我說。”孩子對着媽媽的後背在講話,而且媽媽也沒有停下,孩子壓根就體驗不到媽媽對她的在意,所以就生氣了。因此,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傾聽孩子要做到“一停、二看、三聽”,意思就是當孩子跟我們講話的時候,我們做着的事情,看着孩子的眼他講話。這樣,孩子就會感覺到家願意把想法告訴我們聽。

有的時候我和孩子爸爸會岔開她的話到別的話題上,你就會聽女兒說:“喂,你倆是在聽我說話嗎!”因此,好的回應孩子纔會覺到被尊重、被理解,願意常常跟家長溝通。孩子也是人,一定會有自己的感受的,只是他的感受和家長的感受不同。接受孩子的感受,孩子會覺得被家長理解,更原意配合我們。

還有就是尊重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有些事情都沒有對錯的,孩子也會對事物有自己的思考,家長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也許有的時候,我們只需要用“哦”“啊”“是嗎”“然後呢”等等這些簡單的詞彙來回應就夠,甚至只是給孩子一雙耳朵就足夠很多時候,孩子只是想訴說一下,你專心聆聽就可以滿足他的願望,而且我們不給建議的時候,孩子就會在自己訴說的過程中解決問題。孩子跟你講:“我今天和小紅吵架了!"你說:“是嗎?”她可能會繼續說:“我們因爲搶座位吵架的。不過後來解決了。”然後會告訴你怎麼解決的,發生類似的事情的時侯他訴說的願望被滿足了,就可以去做別的事情去了,而我們作爲家長,只需要靜靜的聽孩子訴說就可以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