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僅如此,就大體趨勢來看,隨着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貨幣寬鬆趨勢還會延續,這也勢必會影響到我國央行的動作,其實,我們本身也面臨着經濟發展壓力,也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作爲基礎。一般情況下,在同區域、同地段和品質的情況下,假如按照目前的經濟能力,完全能夠購買80平米的房子,建議選擇提升20%的面積到100平米左右,這主要還是考慮到年輕人家庭未來幾年可能添丁進口、加上老人過來照顧孩子需要更多空間,能一步到位,起碼可以省去3-5年的換房成本和麻煩。

在經歷一段時間沉寂後,各地樓市開始復甦,無論是統計部門數據,還是各種機構報告,均顯示樓市成交量逐漸接近正常水平。樓市走到這個關口,我們不少人就開始犯難了,到底是抓緊買房好?還是等房價迴歸後再買呢?

之所以出現這種顧慮,原因很現實,一方面房價快速上漲了這麼多年,絕大部分地方房價都有低則幾倍、多則數十倍的上漲,按房價收入比算的話,一些城市的房價已遠超“警戒線”,房子作爲一種商品,沒有“只漲不跌”的道理;另一方面不少人還是按捺不住,你看,最近很多城市地價不斷升溫,高價地屢屢出現,連成都這樣的西部城市地價都接近2萬大關,麪粉都這麼貴了,還指望房價跌?能少漲點就不錯了。

一邊是商品房售價成本不斷升高,另一邊則是收入增長遠脫離房價增長的事實,但我們知道,房價的定價權是在開發商手裏、在市場上,而不在於低收入羣體裏。在樓市火熱期,你總能看到售樓處人頭攢動的情況,如,近日杭州一樓盤總共不到1000套房子,引來了6萬人報名搖號,我們可以算一算資金,按照2.8萬元/平米的銷售均價、平均每套100平米算,僅想買這個樓盤的資金就高達1680億元。有時候,我們真要感嘆,“貧窮真的限制了現象”。

我們還知道,就當下來說,樓市已進入相對平穩的狀態,這一切均與國家持續不斷的調控是分不開的。就拿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大城市來說,房價能夠保持長達2-3年沒多大變動,在以往,的確不曾多見,細細分析發現,這些城市樓市調控政策最爲嚴厲,着重從需求端抑制了房價上漲,至於供應端,發展如此成熟的大城市也不會有多大的供應增量。

不過,誰都知道,政策管制只會決定短期的樓市狀態,從長遠來看,房價趨勢還得交由市場來決定,比如說5年以後。在內行人看來,其實這還得看影響房價漲跌的本質因素,若與存款比起來,“150萬房產”和“150萬存款”留哪個5年後更好?不妨來看看內行人的分析。

無論是買房,還是存銀行,都會面對3大現實問題。

1.貨幣貶值速度

經研究發現,過去這麼多年,M2與經濟增速保持高度一致。房價快速上漲的二十年,其實也是M2高速增長的二十年。不難理解,爲配合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貨幣量越多,受本次風波影響,我們的貨幣供應M2增速在2020年4月末達到了11.1%,創2017年1月以來的新高,總量從2019年末的198.65萬億元,增長到209.35萬億元,4個月時間增加了10.7萬億元。不過,我們就此認爲M2就重回上升軌道的觀點自然是不可取,只能說是“特殊時期的特殊舉措”,從長遠來看,M2還會與經濟增速保持“默契”。爲什麼這麼說呢?

假如經濟增速放緩了,還保持貨幣供應高速增長的話,那麼勢必會引發嚴重的通貨膨脹,世界上有類似國家。所以,隨着我們經濟增速進入“L型”,釋放的貨幣供應量M2也會放緩,對於這一點,房君比較贊同經濟學家黃奇帆的說法,未來十幾年,我們的M2增速基本上等於經濟增速+物價指數。比如平均經濟增速5%,平均物價指數2%,那麼貨幣供應平均增速大概就在7%上下。

由此可見,M2增速,未來5年基本上在8%左右,比2017年-2019年每年8%點幾稍微第一點,算合情合理。一句話,未來5年,M2的增速會放緩,但增量仍舊可觀,那麼意味着貨幣貶值速度有所放緩,但對現金的稀釋仍不容忽視。

2.存款收益趨勢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存款,感受最清楚,這個就簡單說一下。市場上高收益的產品確實有,但高收益意味着高風險,有時候就是用本金在賭收益,對於穩健型大資金的投資者來說,一般是不敢冒險的。所以,大都要麼買貨幣基金,要麼存銀行定期,按現在各種主流的存款收益,無論是存銀行,還是買各種寶類的貨幣基金,其收益大都在3%到4%之間。

不僅如此,就大體趨勢來看,隨着世界主要經濟體增速放緩,貨幣寬鬆趨勢還會延續,這也勢必會影響到我國央行的動作,其實,我們本身也面臨着經濟發展壓力,也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作爲基礎。比如,央行在5月29日發佈的《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時稱,“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很顯然,引導實體企業貸款利率繼續下行的動能只會增強,不會減弱,中長期看,我們或許更能理解世界上不少發達國家早已實行存款負利率了,即,存款未必有收益,還可能給銀行保管費。

因而,我們未來存款的收益率大概率是一個下行走勢。現在存錢跑不贏通脹,未來同樣跑不過。

3.房地產發展趨勢

如果沒有城市化,就不可能有房地產蓬勃發展。通過世界主要國家發展史來看,城市化是通往發達國家的必由之路,我們也正在這條路上行走。不過,截至到2019年末,全國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已經達到60%,離初級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還有10個點,按照近年1%左右的速度,我們大概還需要10年達到這個水平。當然,我們還有特殊的戶籍制度因素,戶籍城市化率大概還差25個點左右,這裏面還有多少人沒買房,目前沒有權威數據,但即使有5個點無房人,那麼實際城市化率達到70%還得向後推5年。因而房地產保持現有需求水平再發展15年是沒多大問題的。

在這裏,一定有人問,現在有不少人手握多套房,如果房地產稅開徵,這些房子不就被逼出來了嗎?其實,對於這一點,房君認爲,一方面對好房子的需求一直存在,即所謂的改善需求,君不見,一個家庭確實有2-3套房子了,但有沒有1套令你滿意的呢?另一方面,即使後面會有不少房子拋向市場,前面不是提及還有那麼多持續城市化進來的新增剛性需求嘛。

所以,千萬不要認爲房地產是一個沒落行業,萬科創始人王石早就說過房地產已經進入白銀時代,實際上,從2019年超過30家銷售額超千億的數據證明,開發商們在白銀時代卻賺了比黃金時代多得多的錢。人家說喊活下去,不過是喊中小房企活下去,大房企的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高。所以,未來15年,房地產還會健康平穩的發展下去,那麼,15年後呢?看看美國,城市化率早超80%了,該發展還是發展的,當然,再往後就跟經濟和貨幣關聯更大一些罷了。

通過以上分析,存款、房子的大勢基本就很清晰了。

那麼,現在選擇買房還是存錢,5年後誰更好呢?來看看內行人的建議。

便宜的房子幾十萬可以買一套,貴的房子要幾百萬。根據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截至到2020年5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均價爲15280元/平米,我們以此價格爲例,買1套100平米左右的住宅,其總價就在150萬元左右,其他價格據此理解。其實,前面已經分析了,存錢不明智,跑不過通脹,現在問題就落在要不要把這150萬存款用來買房,內行人有兩點看法。

1.因地制宜。前面分析的是房地產大趨勢,但具體到個人買房則有所不同。隨着城市化進入下半場,樓市分化越來越明顯,產業基礎好、發展後勁足的城市必然贏得更多的人口流入,是未來樓市的持續支撐,當然,城市發展也離不開國家政策支持,無論此前發改委發佈的壯大都市圈指導意見,還是中央日前要求探索城市羣內戶口通遷、居住證互認制度,都指向一點,下半場的城市化重頭戲就是城市羣和大都市圈。按照這個思路,買房就比較好選擇了。

對購房者來說,如果具備購房資格的話,就資金選擇城市,城市等級越高越好,其次選擇大城市羣和大都市圈的衛星城,從過往經驗和以後發展來看,都是一個羣內或者圈內的城市,再差也有6-7成。與此對應的是,那些資源枯竭型、近年人口持續流出城市,住房面臨過剩,這類城市除了工作、學習在那,而需要保留1套剛需房外,其他的資金還是投到前面說的這些地方,爲了自己的將來,也爲了子女。

2.量力而爲。買房是家庭大事,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事,現在買房,大多數人都是要按揭貸款的,所以,必須要考慮到月供、家庭支出跟收入的對應關係。一般來說,月供佔家庭收入的50%爲宜,最多不要超過70%。因爲對於剛需來說,後面可能面臨子女上學、贍養老人等大筆支出,所以這張弓不能拉得太滿,否則,一旦斷供就麻煩了。而對於投資者來講,現在二套房貸利率都不低,槓桿率過高,一些地方的房價漲幅未必就能跑過房貸成本。

此外,就剛需購買房子大小來講,可採取適當“跳一跳”原則。一般情況下,在同區域、同地段和品質的情況下,假如按照目前的經濟能力,完全能夠購買80平米的房子,建議選擇提升20%的面積到100平米左右,這主要還是考慮到年輕人家庭未來幾年可能添丁進口、加上老人過來照顧孩子需要更多空間,能一步到位,起碼可以省去3-5年的換房成本和麻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