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詩·四喜》記載:“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人生的四大喜事,古往今來,任何人都沒能逃過這個定律。然而,人生卻是充滿變數的,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僅拿最後一個“金榜題名”來說,高中狀元自然是令人開心的事情,但若是成爲了一個朝代的最後一名狀元,想必也不是什麼好事。

劉春霖,出生於1872年,直隸省河間府肅寧縣人。劉家世代爲農,家裏也是一窮二白,早年間,劉春霖的父親曾在府衙裏當過差,母親是知府家中的僕人,家中生活十分艱難。6歲時,劉春霖被父母送到了哥嫂家撫養,從此過上了寄人籬下的生活。2年後,劉春霖進入了私塾讀書,知識改變命運的想法,在他的腦海中逐漸成型。

求學時,劉春霖一心一意,虛心受教,本就不笨的頭腦,再加上他的刻苦努力,很快就使他從一衆學子中脫穎而出,從而受到了蓮池書院吳汝綸院長的賞識。在此後的二十餘年中,劉春霖一路過關斬將,通過了重重考驗,在考試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1904年,劉春霖終於得到了殿試的“入場券”,他年少時的夢想即將實現。

要知道,在當時那個年代,科舉考試可不是那麼公平的,決定最終排名的不是考試成績,而是清朝的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殿試結束之後,主考大臣會挑選出幾十份試卷,然後再呈給慈禧太后“欽定”。1904年7月,殿試主考大臣根據流程,交給了慈禧太后一批試卷,當時清廷正值內憂外患之際,慈禧每日都憂心忡忡,再加上她的七十大壽也快到了,於是她打算藉着科舉考試的機會,給自己沖沖喜。

慈禧接過試卷後,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被主考大臣列爲第一的試卷,這張試卷上的字跡流利清秀,文辭也很不錯,慈禧心中很高興。然而,當她看見考生在結尾處的落款時,心中卻生出了一股無名之火。這個考生名爲朱汝珍,一個“珍”字,便讓慈禧想到了被她推入井中溺死的珍妃,再加上朱汝珍是廣東人,這又讓她想到了太平天國洪秀全、維新派康有爲、梁啓超等人,這些人一度給她惹了不少麻煩。

於是,慈禧將朱汝珍的試卷甩在一邊,又繼續看下一張試卷。第二份試卷是劉春霖的,“春霖”二字可以解釋爲“春風化雨”,由於當時正好趕上了旱災,劉春霖的名字具有祥瑞之意,有利於大清。再者,劉春霖是肅寧縣人,“肅寧”二字可以解釋爲肅靜安寧,這對正處於風雨飄搖之中的清廷來說,自然是大吉之兆。最後,慈禧果斷將劉春霖列爲此次科舉考試的狀元。

但是,歷史是無情的,清廷在劉春霖高中狀元的第二年,就廢除了科舉考試,於是劉春霖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清朝滅亡後,劉春霖曾被袁世凱任命爲總統內史,但時間一長,劉春霖看透了袁世凱的本質,最後他在1927年辭去官職,賦閒在家研習書法。1934年,日本人曾找劉春霖去僞滿洲國做事,但被他嚴詞拒絕了,他稱這輩子絕對不會做亡國奴。

1944年,劉春霖因心臟病突發憾然離世,時年72歲。劉春霖雖是清朝的最後一個狀元,但他卻不是一個迂腐之人,他的身上具備讀書人應有的錚錚鐵骨,值得後世尊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