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東向西,從煙臺海陽一側跨過丁字灣大橋,下了橋之後,就會來到青島即墨的栲栳島附近。

栲栳島,不僅名字特殊,地理位置也挺重要。這裏地處丁字灣的南口,從金口延伸過來的海岸線經過這裏時,也拐了一個明顯的彎,然後向田橫島方向轉去。從地圖上看,這裏大致算是即墨海岸線的最東端。

因爲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明清時期,即墨縣都在這裏設立過一個叫做“栲栳島巡檢司”的機構,加強管理。在很多史料當中,都會見到關於這一機構的記載。如《讀史方輿紀要》載:“栲栳島,縣東北九十里。有寨城,置巡司戍守。”

從字面上看,“栲栳島巡檢司”這個名稱很是威風。那麼,它到底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呢?

與霸氣的名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巡檢司的長官品級其實很低。這一職務在宋元時期就已經出現,明清時期大量設置。根據《清史稿•職官志》的記載,巡檢司巡檢,只是從九品的小官,差一點就要“不入流”了。

在古代,設立巡檢司的原則是:“凡州縣關津險要則置”。栲栳島地處丁字灣口,守衛金口港的大門,自然算是險要之處,因此在明代就已經設置巡檢司。清同治版的《即墨縣誌》載:“明洪武、永樂間,立萊州府三衛八所七巡檢十六寨一百四十七墩,設指揮、千百戶、巡檢等官。”栲栳島巡檢就是其中之一。

栲栳島巡檢已經是從九品的小官,但在他之下,還有分支機構。巡檢除了栲栳島之外,還可以管到金錢山和丈二山兩處墩。根據估算,栲栳島巡檢手下,大概在十幾個人到幾十個人之間。

從職能上看,栲栳島巡檢司有一定的海防性質。但他們防禦的對象,主要是海上的走私盜匪,而不是攻城掠地的倭寇。因此,巡檢司巡檢通常被列在文官序列,這一點與衛所不同。而鰲山衛、浮山所和雄崖所在裁撤之後,也都由武職改爲了巡檢。

不要小看這從九品的巡檢,雖然級別低,但因爲有“掌捕盜賊、詰奸宄”的權力,這在地方上也算是強勢部門了。如果轄區內的經濟比較發達,油水自然也會大得很。而在明清時期,丁字灣的金口港彙集南來北往的商船,繁華一時。栲栳島巡檢司巡檢,想必也是一個肥缺了。

當然,這屬於古代的官場潛規則,正史一般不會提及,但從史料當中也能看出一些端倪。如《清實錄》記載,光緒三十年,朝廷對地方官員進行考評,時任栲栳島巡檢司巡檢的劉闊,被認爲“行止不謹”。這其中是何意思,值得品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