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之前有一個澳大利亞小女孩,同樣也是3年級,和Lisa的女兒是同學,在火烈鳥中文學校非母語班學習中文兩年,每週都有一天到Lisa家裏和女兒一起玩,Lisa會帶孩子們一起學中文和做遊戲。此外關於中文學習的時間,Lisa認爲一方面要激發孩子學中文的興趣,另一方面家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如果沒有家長的堅持和督促,孩子很容易放棄,所以兩方面都要進行。

本文轉自【中國僑網】;

據澳大利亞“澳洲新快網”微信公衆號消息,學中文是澳大利亞許多華人家庭的一個關注的話題。 在這學習過程中,許多華人家庭可謂酸甜苦辣嚐了一個遍。

日前,悉尼的一個華裔家庭——李霞(Lisa Lee)一家分享了她的兩個孩子學習中文的歷程。

Lisa的兩個孩子,大兒子李一丁(Aiden Ramsey)目前在悉尼讀小學6年級,小女兒李天天(Tiana Ramsey)讀小學3年級。兄妹倆從小就一直在學習中文。

不同文化中的選擇和堅持

Lisa的先生是澳大利亞本地人。說到爲何堅持學習中文,Lisa表示,孩子有一半的華裔血統,她希望孩子能夠學好中文,並且考慮到孩子將來的發展,希望其擁有更多的優勢。而非常難得的是她的先生也非常支持孩子學習中文,並且一直堅持。

雖然此前Lisa的兒子在小升初畢業班,面臨着學業的壓力,但是學中文的步伐一直沒有停下來。

一些華人家庭的孩子,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總會碰到一些取捨,比如到了小學3年級的時候,因爲要準備4年級的英才班(OC班)的考試,學業緊張,於是就放棄了中文的學習;到了小學的5年級,因爲要準備6年級的小升初的入學考試,在學業壓力下,又放棄了中文的學習。有的中文學校反映,每年中文學校裏會有小學3年級和小學5年級的生源流失。

“我認爲對孩子的學業並沒有影響,所以一直堅持着。”Lisa說。而Lisa自己所開辦的中文教育機構也會遇上一些這樣的學生和家庭的選擇。

而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的經歷中,Lisa認爲,孩子如果學會多一門語言,將來的人生也更加有競爭力。“我覺得多會一種語言,長大之後機會是非常多的,根據自己的經歷尤其深有感受。後來工作的時候我曾經去學過日語幾個月,後來太忙了就暫時放下,但是基礎的東西還掌握着。所以孩子現在學日語時我還可以幫忙檢查一下作業。所說的東西我還是知道的。”

孩子的學習和一家中文學校的開辦

說到Lisa所開辦的火烈鳥中文教育機構,這和孩子的中文教育有關。 Lisa談到,兩個孩子以前是逢週末的時候去到其他區的中文學校學習,家裏離原中文學校比較遠,來回時間上很是折騰。當時兩個孩子一起去學,女兒年齡又小,自己做媽媽的得陪着一起上課。孩子有時坐不住,有時又會睡着。這種情況下,大人孩子都很累,也沒有時間和家人一起度週末。

由於自己所住的地方並沒有中文學校,當時Lisa問起孩子日間學校的老校長,爲什麼我們學校沒有像其他學校一樣開辦各種語言興趣班呢?老校長回答,“是啊,我們沒有,但是你可以開一箇中文學校啊?”這便成爲Lisa開設中文學校的一個契機。Lisa馬上召集了幾位熱心家長,經過幾次溝通後開始申請註冊火烈鳥中文學校,中間也走了一些彎路,不過最終順利註冊成功。之後Lisa的兩個孩子便在她自己的中文學校裏上課了,也就結束了之前週末上中文課的路途奔波。

從一度比較抗拒到喜愛

談到孩子學習中文的興趣,Lisa認爲這與家長、家庭環境和老師都有很大的關係,以及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否能夠注意到學生個體的需求。

Lisa的兒子以前曾經一度比較抗拒學中文。Lisa分析這個和孩子的個體學習需求有關。“如果一個班的學生的水平都比較高的話,進度走得很快,那麼程度較低的學生基本上就很難跟上。跟不上的時候可能就會產生排斥的心理,人也會比較急躁。”

Lisa覺得小班的教學比較適合照顧孩子個體化的需求這一教學理念,如今也體現在她的中文學校的教學上,“我們現在的班級都是5到10個學生,這樣老師能夠照顧到每個學生。”

學習中文的酸甜苦辣

談到這些年來學習中文的歷程,孩子們可算是把其中的酸甜苦辣體會了個遍。

Lisa提到,中文學校組織參加朗誦比賽等很多和中文有關的活動。有時朗誦比賽大家都背古詩,去年兒子希望能夠向更高的難度挑戰,於是就放棄了背誦古詩,而是選擇了講一篇比較長的故事。

“孩子就拿了一本小人書。這本小人書他曾經讀了很多遍,非常熟悉;但要一個字一個字念下來的時候,就發現有難度。而他在唸的時候妹妹也在旁邊學着。結果是他念不下來的時候妹妹反而念下來了。這種情況讓他覺得很崩潰:妹妹都會了,自己還不會。”

但是還是要繼續堅持下去,Lisa還是每一天都帶着兒子練習,這樣差不多練了有40、50遍,之後兒子就能夠念得非常流利了。而妹妹後來因爲沒有繼續跟着練,再重新拿出來讀的時候反而就有磕磕巴巴的情況。

今年兒子又向另一個更長的中文故事挑戰,這本書有20多頁,最初的一次自己讀下來用了一個半小時,因爲中間多次想放棄;第二次讀用了半個小時,後面也就更有學習經驗了,不再需要媽媽一直跟着。“他自己練習,有時拿手機錄像,有時用電腦錄像,現在讀完這本書只需要8分鐘。每次自己錄像,錄完之後,有時說錯話,也會着急,又要重錄,也是錄了很多遍,終於有令自己滿意的結果。”

Lisa提到了孩子學習中文的進步。這真的是臺上3分鐘,臺下10年功。

“小小中文老師”不簡單

說到女兒學習中文,讓Lisa比較驚喜的是雖然她在女兒學習中文方面所花的工夫沒有對大兒子的那麼多,但是在耳濡目染的學習下,女兒學起中文來另有自己的方法,並且有很好的效果。

之前有一個澳大利亞小女孩,同樣也是3年級,和Lisa的女兒是同學,在火烈鳥中文學校非母語班學習中文兩年,每週都有一天到Lisa家裏和女兒一起玩,Lisa會帶孩子們一起學中文和做遊戲。有一天女兒說:“媽媽這些中文我會,我來教她。”於是女兒自己製作了小小的中文教材。

“當時教的一些內容是關於各種水果。結果女兒把這些水果畫出來,標上水果的英文和拼音。她畫得很可愛,那位小女孩還很願意去學。我已經把這些東西留起來,和大人的教法還是很不一樣。”Lisa說。

就這樣,Lisa的女兒“教”了這位同齡的小朋友幾次後,因爲這位小女孩2020年初搬到墨爾本而中斷。在間隔了2個月後因爲疫情的關係全部中文課轉到網上後,兩個孩子又開始了線上中文教學。每週六早上九點通過ZOOM會議視頻系統教學,小老師把在中文學校老師那裏學到的東西自己製作PPT來教課。

“孩子願意去和別人分享學習的成果,這就代表她瞭解了,學會了。”Lisa說,“這讓孩子也感到很有成就感。兒子也非常羨慕,說妹妹可以做小老師教別人了。”

而通過這一段小經歷,Lisa也和中文學校的老師交流和探討關於孩子們學習模式的問題,是否可以採取“大幫小”的這種方式促進孩子們的中文學習。

學習中文的挑戰

談到學習中文所面臨的挑戰,Lisa認爲還是中文書寫的問題。

“現在孩子已經克服了這個問題。以前因爲孩子不會寫,就寫得很慢,寫一頁寫很久都寫不完。現在寫一頁就要開始計時,什麼時候開始和什麼時候結束,自己寫上。基本上都是在3、5分鐘內就寫好了。不像以前,一個下午都在寫一個作業。”Lisa說。

而這當中也關乎一個作業量的問題,Lisa認爲,在學習中文的過程中,安排給孩子作業量的把握很重要。

“我也和學校的老師溝通,看如何能夠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中文書寫的問題。如果佈置很多作業孩子會有逆反心理,本來就不願意學,現在還有這麼多作業。寫了很多,最後也不知自己在寫什麼。所以我讓孩子每天最多學5個字,然後組詞造句,這個量孩子就比較接受。然後再換一種方式以詩繪畫的形式,讓孩子們將學過的古詩或詩歌以自己理解的方式繪畫出來,同時配上原文,這樣既練習了字,又理解字的意思,到最後會很開心,很願意去做。”

此外關於中文學習的時間,Lisa認爲一方面要激發孩子學中文的興趣,另一方面家長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導作用,如果沒有家長的堅持和督促,孩子很容易放棄,所以兩方面都要進行。

Lisa表示,目前對於孩子學習中文的方法,每天讀或畫一篇中文古詩或兒歌,相信長期的堅持會有一些詞彙的積累和質的飛躍;孩子同時也在學日文,學習日文是他們的興趣,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如何能和當代孩子的喜好結合到一起很重要,能夠讓孩子自發地開始學習一種語言。 (Yu Kua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