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高等教育又迎来了好消息,近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函复山东省教育厅,确定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为“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2020年首批中方建设高校。曲阜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00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本科院校之一,学校先后与韩国平泽大学、日本岩手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丹麦罗斯基勒大学、澳大利亚查尔斯·斯图特大学、加拿大皇家大学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山东高等教育又迎来了好消息,近日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函复山东省教育厅,确定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和曲阜师范大学为“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2020年首批中方建设高校。

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还不了解什么是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在这给普及一下。

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由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和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联盟共同实施,计划在5年内推动中方30所地方高水平大学与外方30所左右QS排名前300或专业学科排名前100的世界高水平大学合作,3000名中外大学生参与,建成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端交流互动平台。第一期遴选了6所澳大利亚高等院校参与计划建设,并在全国选定5个省作为试点。

对于山东人来说幸运的是山东省作为“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首批试点省份,而且有三所高校入选首批建设计划,不过让我最高兴的是有我的母校曲阜师范大学。在大学的四年生活,母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现在我都念念不忘当年的老师和同学们,同时四年的学习也给了我生存的能力。

此次入选的项目三项,包括如下:

第一、山东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合作生物技术专业、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第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生物制药专业

第三、曲阜师范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合作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与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合作经济学、贸易经济专业

现在我说一下山东省入选“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高校的概况:

1、山东师范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山师,是位于中国山东省的一所师范类院校,是国家教育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省部共建大学);“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国培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入选院校;山东省省属重点大学。

山东师范大学与国内外高水平院校、科研单位的交流不断。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朝鲜 、肯尼亚等15个国家和台湾地区的59所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山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外国留学生定点招生单位、首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单位,与30个国家和地区的138所院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成功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在韩国、肯尼亚、美国、巴西、沙特合作建设5所孔子学院和3所孔子课堂,是全国省属高校和师范院校合建孔子学院较多的高校。

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

历史可追溯至创办于1891年的华美医院医校,1974年开始独立办学,1981年更名为泰山医学院,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是首批颁发山东省政府外国留学生奖学金院校,自2004年起招收来自美国、韩国、加拿大、印度、尼泊尔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本科和硕士留学生,国际办学声誉良好。先后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等30余个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高校和医疗、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6名外籍合作专家荣获“齐鲁友谊奖”。

3、曲阜师范大学

曲阜师范大学简称曲阜师大,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1981年山东省人民政府确立为重点建设的六所高校、全国首批招收研究生的高校之一,入选山东特色名校工程、惠普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项目共建高校,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00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本科院校之一。

曲阜师范大学是国家首批公布的200所招收外国留学生的本科院校之一,学校先后与韩国平泽大学、日本岩手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俄罗斯秋明国立大学、丹麦罗斯基勒大学、澳大利亚查尔斯·斯图特大学、加拿大皇家大学等10多个国家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在联合办学、教师和学生互派、文化学术交流等领域建立了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2000年5月15日,依托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学院和山东省儒学研究基地,学校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及海外投资者联合创办了中外合作孔子文化大学。2012年9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独立承办的韩国国立安东大学孔子学院成立

合作双方将通过课程对接、双向学分互认和分段联合培养方式开展“2+2”学生交流项目。“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对于山东高等教育来说是一个切入点,能助推山东省高校对标世界一流,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建立互动交流的长效机制,对提升国际交流层次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对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