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4月,汕頭市301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36.1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1000億元的33.6%。其中,55個省重點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43.3%,進度位列全省第一,發展新動能不斷釋放出來。

這是汕頭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效。實際上,這批重點項目涵蓋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民生實事等多個領域,具有投資規模大、發展前景好、產業帶動力強等顯著特點,既補短板,又賦新能,煥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下,汕頭如何扛起經濟特區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使命擔當,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汕頭市政府工作報告的一組數據振奮人心:過去一年,全市27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22億元。

大項目:年度計劃投資超1400億元、前4個月增長迅猛

對於新一年的工作部署,政府工作報告的數據同樣亮眼:今年在建和擬開工重大項目502個,總投資超5000億元,年度計劃投資超1400億元。

伴隨着疫情防控的常態化,在汕頭市重點項目施工現場,機械轟鳴聲晝夜不停,多達數百人、上千人的工地到處可見,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拔地而起。數據顯示,今年前4個月,汕頭市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7.1%,實現逆勢增長。

貫通、封頂……進入5月這一關鍵節點,重點項目建設捷報頻傳,令汕頭各界爲之振奮。

5月16日,隨着“巨無霸”盾構機順利到達隧道貫通預定位置,國內首座地處8度地震烈度區的超大直徑越海盾構隧道——汕頭海灣隧道東線宣告貫通。該項目被稱爲“世界級超級工程”,是汕頭內海灣第三條過海通道,預計明年9月30日通車,實施免費通行,將助推汕頭“一灣兩岸”經濟社會發展。

僅隔2天,位於東海岸新城的亞青會主場館工地也迎來重大進展。5月18日,汕頭亞青會體育場完成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體育場主體結構順利封頂。至此,亞青會“一場兩館”主體結構均實現了封頂,比進度計劃提前了2個月。據悉,爲搶抓進度,項目團隊1000多名工人全員在崗、晝夜不歇,開創了高效建造、多點作業的建設局面。

汕頭亞青會主場館全面封頂。張偉煒 易朕 攝

像這樣的火熱場景,在汕頭西部片區同樣上演。在完成潮汕環線高速控制性工程跨榕江特大橋主塔封頂之後,項目部正朝着7月底前實現主橋鋼箱梁合龍的計劃推進施工,並衝刺年底通車目標。該項目呈半環形穿過汕潮揭三市,將連接成潮汕地區的高速公路環線,增強汕潮揭都市圈內生動力。

潮汕環線跨榕江特大橋主塔封頂。

而同樣是在榕江之上,40根高性能海工混凝土組成的樁基羣矗立江中,牛田洋快速通道特大橋北主塔墩最後一根鑽孔樁順利灌注完成,標誌着大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牛田洋快速通道北連汕昆高速公路、南接汕湛高速公路,與汕昆、汕湛、瀋海等高速公路構成中心城區的快速外環。

牛田洋快速通道加緊施工作業,夜晚燈火通明,一片繁忙。資料圖

一批“外聯”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也在“快馬加鞭”。截至4月底,汕湛高速汕頭段項目已完成總投資93%,正圍繞今年全線通車目標開足馬力。汕汕鐵路汕頭段全面鋪開建設,練江特大橋鋼棧橋邁入實質性建設階段……這些項目將助力汕頭打造高水平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爲汕頭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打下堅實基礎。

汕汕鐵路汕頭段海底隧道盾構始發井動工。

大平臺:三大國家級發展平臺賦能高水平開放

作爲經濟特區,如何用好建好開放平臺載體,更好引領新一輪高水平開放,是汕頭市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今年的汕頭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實施重大平臺建設工程,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成若干個重大產業平臺。

前不久,在經濟特區建立40週年之際,汕頭保稅區成功升格爲綜合保稅區,進一步賦能汕頭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意義十分重大。

汕頭保稅區1993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是粵東地區現有唯一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功能主要是發展國際貿易、倉儲物流和出口加工,享有“免證、免稅、保稅”政策,是對外開放程度最高、運作機制最便捷、政策最優惠的經濟區域之一。2019年,全區進出口貿易額同比增長116.9%,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三年翻一番。

汕頭綜合保稅區於2020年3月獲批設立。

日前,國務院正式批覆設立汕頭綜合保稅區。這是繼廣州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深圳鹽田綜合保稅區、珠海高欄港綜合保稅區(在建)、東莞虎門港綜合保稅區之後我省第5個綜合保稅區、粵東首個綜合保稅區。

優化整合後的汕頭綜合保稅區面積2.69平方公里,享受現行綜合保稅區相關稅收和外匯管理政策,具備“入區退稅”政策功能,並適用《關於促進綜合保稅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允許綜合保稅區內加工製造企業利用剩餘產能承接境內區外委託加工”“簡化海關業務覈准手續”“允許綜合保稅區內企業開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符合環保要求的保稅檢測和全球維修業務”等21條優惠便利政策措施。

汕頭保稅區表示,將充分運用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自貿區三區政策疊加優勢,切實做好“保稅+”文章,爭取2020年全區外貿進出口額實現大幅增長。在此基礎上,再用三至五年的時間,將汕頭綜合保稅區打造成爲全國先進的綜合保稅區,爭取進出口總額達到100億元以上、稅收達到10億元以上,爲推動汕頭實現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不僅僅是汕頭綜合保稅區,汕頭高新區與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兩大國家級重大發展平臺也取得突破性進展。其中,高新區加快集聚創新資源,5G產業園區入選省首批創建名單,特別是化學與精細化工省實驗室掛牌運作,成爲汕頭市補齊科技創新短板的重要抓手。而華僑試驗區直管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累計超過170億元,“華僑板”升格爲“廣東股權交易中心汕頭分公司”,加快打造區域現代金融服務集聚區。

汕頭華僑試驗區佈局現代產業。

此外,作爲全國首批電子商務示範城市,汕頭目前已形成“產業集聚、應用廣泛、創新活躍、配套完善”的電子商務全產業鏈條。去年獲批設立國家級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進一步提升擴大開放水平。

大產業: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羣增強發展新動能

汕頭是國內最大的家居服裝生產基地,國內75%以上的名牌家居服源自汕頭。“紡織服裝產業是汕頭市傳統支柱產業之一。”汕頭市政協委員方少平介紹,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以來,汕頭產的服裝不但行銷全國各地,還遠銷歐美、香港、俄羅斯、中東、東亞、南美等地,規模逐漸發展壯大。

方少平指出,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汕頭紡織服裝行業開始走下坡路,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紡織服裝產業更是受到外貿訂單減少等嚴峻挑戰。面對目前的嚴峻形勢,他建議大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戰略,進一步扶持和引導全市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羣。

“可以鼓勵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等方式,形成專業化分工、上下游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方少平進一步建議,通過對產業體系中的薄弱環節進行“補短板、強弱項”,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工商貿一體化的紡織服裝產業鏈,在汕頭市加快建立起強度較高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域。

事實上,汕頭在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明確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補鏈延鏈強鏈工程,把紡織服裝、工藝玩具等傳統優勢產業培育成千億級產業集羣。在這當中,汕頭將以足夠的定力和韌勁,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加強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政策引導和資金補助。

政府工作報告就提出,汕頭要積極爭取國家、省重大產業項目佈局,主動承接大灣區、先行示範區產業轉移,開展精準招商、大項目招商、全產業鏈招商。

汕頭還將着力於構建產業體系新支柱,以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石油化工等先進製造業和信息、創意、商貿等現代服務業爲重點,開展精準招商、產業鏈招商。隨着南瑞柔性直流項目、江南農產品物流中心、螞蟻金服樂猩電商小鎮等一批項目簽約落地,比亞迪3D玻璃項目建成投產,上海電氣海上風電智能製造項目試投產,這些項目將逐步發展成汕頭新的支柱產業。

而得益於第三屆亞青會的落戶,汕頭成爲全省首批佈局5G產業園區的3個城市之一。未來汕頭市5G產業園將以應用創新爲驅動力,以特色產業、優勢產業爲主要依託,通過開展“舉辦一場高質量的5G智慧亞青會”等七大工程,探索適合汕頭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產業創新體系,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

得益於第三屆亞青會的落戶,汕頭成爲全省首批佈局5G產業園區的3個城市之一。

今年,汕頭將加快總投資達20億元的12個5G產業鏈項目建設。

【策劃】廖奕文

【統籌】辛均慶

【採寫】黃嘉鋒

【作者】 黃嘉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