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給雨臺村老張帶的化肥。”“這是老袁買的種子也順便帶回去……”初夏的午後,陽光分外明媚。在巴南區天星寺鎮的集市上,經常會出現一羣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他們手裏拿着貨物清單,挨個購買貧困戶需要的農業生產資料。

助力員:助村民春耕生產

“謝謝你們了哦,又幫我帶回來這麼多化肥,快坐下喝杯茶,休息一下。”3月27日,當志願者把化肥送到單石村老劉家時,老劉一邊端出凳子,一邊將茶水遞到了志願者手裏,連聲道謝。

放眼望去,山坡上除了隨處可見村民忙碌的身影,還有一羣“紅馬甲”也成爲最亮麗的風景線。“兄弟,水稻要注意防蟲、施肥,要注意噴灑農藥,以後遇到不懂的問題直接給我打電話就行。”在芙蓉村貧困戶包鋒家的水田邊,天星寺鎮農服中心工作人員李坤平正在給包鋒介紹水稻種植的注意事項。

包鋒是芙蓉村建卡貧困戶,今年46歲,家裏種植了2畝左右的水稻,打算收成之後留一部分自己喫,剩下的賣了掙點錢。“多虧他們來幫我解決技術難題,今年的收成應該比去年更好。”看着自家綠油油的稻田,包鋒滿意地說。

爲助農生產增收,天星寺鎮組織志願者及時瞭解貧困戶需求,他們幫助貧困戶採購農資物資4噸,還爲貧困戶提供蜜蜂養殖、蔬菜種植等技術指導50餘次,幫助貧困戶搶抓農時、搞好生產。

宣傳員:幫村民喫透政策

“大姐,現在養豬政策好啊,買一頭母豬來養的話,每頭還可以補貼1000元,到時候豬仔賣了還可以掙些錢補貼家用。”5月29日,單石村村幹部吳富明走進貧困戶鄒明菊家,向她宣傳生豬養殖政策。

單石村村幹部吳富明爲貧困戶鄒明菊講解生豬養殖政策。(受訪者供圖)

聽了吳富明的講解,鄒明菊頓時來了興趣。“吳書記,聽你這樣說,好像是很划算,我趕場的時候一定街上問問看。”說着這番話,鄒明菊已經扳起手指開始盤算。

“這些政策你們都瞭解嗎?有不明白的隨時可以問我們……”這樣的對話,每天都要在吳富明與村民之間上演。正是靠着政策宣傳、政策支持,讓村裏不少建檔立卡貧困戶摘下了“貧困帽”。

據瞭解,爲了讓村民喫透政策,天星寺鎮的100餘名志願者深入田間地頭、農戶家中,開展走訪宣傳300餘次,耐心爲貧困戶宣傳解釋生豬養殖、醫療保險等政策,引導貧困戶結合家庭實際情況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整治員:改善村民生活環境

志願者開展環境衛生清掃。(受訪者供圖)

連日來,天星寺鎮志願者的身影時常會活躍在鄉村道路、河流兩側、貧困戶家中,他們爲貧困戶開展環境衛生清掃,整理房間,清運垃圾等志願服務,同時引導貧困戶養成文明健康生活習慣,鼓勵他們在思想上和生活習慣上同時實現脫貧。

“這些地方原來全爛泥巴,從來沒有清理過,這次多虧志願者幫忙打掃,現在看起心裏也舒坦多了。”6月2日,雨臺村貧困戶龍啓安高興地說,自己以後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辜負志願者們的好心幫助。

龍啓安是雲臺村的一名貧困戶,因妻子張英壽患病而致貧,家裏還有一位年邁的老母親。由於缺乏勞動力,家裏衛生環境很差。

當天,志願者忙活大半天,終於把屋裏屋外清理乾淨,讓這個家看起來清爽不少。

而龍啓安這樣的貧困戶,他們上了年紀,家裏缺少勞動力。爲了幫他們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幫扶幹部和志願者們身體力行,爲貧困戶創造美好的居住環境。

至今,志願者深入貧困戶、低保戶等家中,幫助行動不便的羣衆清理溝渠15處、清除院落垃圾11噸、種植苗木500餘株,引導貧困戶養成文明健康的生活習慣,增強脫貧的信心和勇氣。

(作者: 宋文勵)

(作者單位:巴南區融媒體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