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南岸的風吹來,吹響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號角,吹入了美麗鄉村。從杭州出發,一路向北來到湖州吳興區的濱湖鄉村。

這裏因漊而生、千載存續。漊港,擁有三十六漊、七十二港,兩千年來太湖流域勞動人民進行水土分離,變塗泥爲沃土的治水創舉,這一偉大的水利工程體系沿用至今。這裏,村莊依漊而建,夾河爲市、沿河聚鎮。如今從義皋出發,楊漊、許漊等村落連點成線,一條古老而又鮮活的漊港文化旅遊帶初具雛形。

義皋村,這個隱居在太湖邊的古村,被譽爲“漊港文化帶裏的明珠”。走過古橋,漫步石街,來一次穿越之旅,聽一場義皋說書,看一段船拳表演,品一碗漊港三道茶,享一份慢下來的時光。村民笑臉盈盈,將過日子的門門道道和對美好生活的表達,一起揉成江南水鄉最本真的模樣。

橋的一頭連接着過去,另一頭串引着未來,傳統古村楊漊,被注入濃濃的文藝氣息。沿河而建的獨具水鄉特色的民宿,吸引着遠方的來客。半邊山下總經理肖菲告訴記者:“公司從江蘇起步,總部在上海,選擇在這裏開民宿就是看中楊漊這個村子,因爲它就在太湖邊,離長三角各個城市距離很近,交通非常便捷。而且它的漊港文化保留得非常完善。這裏共有200棟民房,我們一期選擇了閒置的40棟房子,投資約3000萬元。”隨着資本注入、優質項目的引進,在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的同時,也帶動了當地百姓就業。

除了民宿經濟,太湖蟹養殖也是遠近聞名。盧瀛峯作爲一名新農人,傳承着家業,讓原本純粹的養殖業,擁有了自己的品牌。“1997年,我父親和我爺爺奶奶在太湖中央養蟹,至今已23年。到我這裏是第三代,所以我是一名‘蟹三代’。現在我們總的養殖面積有1200畝,每年銷售額在5000萬元左右,長三角地區的客人特別多,都是到我們這裏上門採購的。”

午後漫步至許漊枇杷公園,2008年開始,許漊村黨支部書記姚賽引進優質東山枇杷樹,帶動周邊農戶加入,如今400多畝的枇杷種植園,成爲周邊城市遊客的採摘遊勝地。

一個個因漊而興的鄉村,互生滋養,煥發新生,獨特的漊港文化,繪就出現代版吳興清遠圖。太湖微風徐徐吹,人生只合住湖州,在湖州看見美麗鄉村、美麗山水、美麗中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