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部門發佈提示稱,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創新”“區塊鏈”的旗號,通過發行所謂“虛擬貨幣”“虛擬資產”“數字資產”等吸收資金,實則是炒作區塊鏈概念,行非法集資、傳銷、詐騙之實。

識別這種騙局

大家需要記住以下三大特點↓↓↓

特點一:網絡化、“高大上”

這種騙局主要通過網絡或是聊天工具開展交易和收支現金。部分騙局包裝得“高大上”,以獲得境外優質區塊鏈項目投資額度爲由頭,聲稱可代爲投資。如果符合這樣的特徵,極可能是詐騙——消費者一旦上當受騙,資金還可能被轉移至境外,難以追回損失。

特點二:宣稱“只漲不跌”“高收益低風險”

有的騙局利用虛擬貨幣、共享經濟等概念炒作,甚至還請來名人爲其“站臺”宣傳,強調“幣值只漲不跌”“投資週期短、收益高、風險低”等,以各種噱頭吸引消費者眼球。

例如:近期國際金融市場波動較大,有平臺開始炒作“虛擬貨幣是超越黃金白銀的避險資產”概念,實際情況則是其價格大幅下跌致使消費者損失慘重。不僅如此,這些平臺還存在通過機器人程序刷量、篡改數據等行爲,藉以營造出虛擬貨幣交易市場的“繁榮”假象。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通過對部分平臺交易數據抽樣分析發現,40多種虛擬貨幣交易日換手率超過100%,70多種虛擬貨幣交易日換手率超過50%。在幣種交易單價和市值均不高的情況下,有些平臺刷出鉅額交易量,還有平臺直接“扒取”其他平臺信息,複製僞造交易量。

警惕!一旦陷入這種新型騙局,財產損失很難追回

在誘導消費者入場後,平臺會採用各種操縱市場手段侵佔消費者財產。

例如,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平臺通過高買低賣,高頻交易等惡意操作程序侵佔消費者財產。又如,平臺使用橫盤、拉盤、砸盤等技術手段操縱交易,消費者卻無從知曉實際交易情況。還有的平臺慣用“宕機”“拔網線”、凍結資產等手段使交易突然停滯,參與槓桿交易的消費者因無法主動平倉引發爆倉,最終損失慘重。

特點三:利誘投資者發展下線

不法分子以“靜態收益”——炒幣升值獲利和“動態收益”——發展下線獲利爲誘餌,不僅吸引投資者投入資金,還利誘其發展下線,引誘更多人加入,具有非法集資、傳銷、詐騙等違法行爲特徵,最終會害人害己。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提示,廣大消費者應主動增強風險防範和自我保護意識,不要盲目跟風參與相關投機行爲。

警惕!一旦陷入這種新型騙局,財產損失很難追回

特別提醒:

新型詐騙下,財產損失很難追回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虛擬貨幣交易平臺註冊或將服務器設置在境外,運營主體較爲隱蔽,其通過頻繁變更網站域名和服務器地址,以及採取線上導流線下交易等方式,逃避監管部門打擊。他們的運營主體註冊地、辦公地以及業務開展區域常常不同,這導致投資者往往無法確定運營者身份,一旦發生財產損失很難追回。

因此,多個部門反覆提示投資者,此類活動以“金融創新”爲噱頭,實質是“借新還舊”的金融投資詐騙,資金運轉難以長期維繫。投資者應當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切實提高風險意識,一旦發現有任何機構涉及此類非法金融活動,應及時向有關監管部門舉報,對其中涉嫌違法犯罪的,應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

來源:經濟日報(ID:jjrbwx 記者:陳果靜)

編輯:渠洋 季天 李金鳳

警惕!一旦陷入這種新型騙局,財產損失很難追回

◆被譽爲“民法活化石”的金平老人今天98歲了|“民法典是我最好的生日禮物,此生無憾 ”

◆2020兩會:特殊時期 特別影像

◆這些說“法”,說得硬氣,聽得心安!| 兩會聚焦之會後新生活⑦

◆兩會@你|“兩高”報告裏的15個嚴懲!

◆漫點普法|關於民法典,少俠你需要知道這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