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來小姐|作者

歐小宅|編輯

網絡|圖源

今天,壹心理想聊聊“幫親不幫理”

何炅“翻車”了。

這是何老師主持生涯幾十年,罕見的翻車。

起因是綜藝節目《拜託了冰箱》中,何炅和歐陽娜娜聊天,鬼使神差地說了一句:歐陽娜娜是最會演的那一個。

如果是朋友之間私底下加油鼓勁,說說瞎話安慰人,完全沒有問題。可是正對着好幾個攝像頭。

從“螞蟻競走”到“鹿小葵加油”,歐陽娜娜這兩年貢獻了無數表情包,但演技是否過硬,觀衆的眼睛是雪亮的。

節目播出幾小時後,經驗豐富的何炅就意識到自己話有不妥,發微博道歉:

輿論發酵五小時內,何炅說出這樣一番話,幾乎瞬間抹平譴責聲。

歐陽娜娜演技有多好我看不出來,何炅的職業素養反倒再次硬核了一把。

身爲主持界扛把子,處事周到的代言人,何炅多年專注“幫親不幫理”,他會幫歐陽娜娜說話也是出於習慣。

他習慣於幫人說話:《嚮往的生活》中,他幫譚松韻說話,解釋說她並沒有在守喪期間約會,都是媒體誤導。

也熱衷於推薦新人:彭昱暢不知道自己爲什麼會被《嚮往的生活》邀請,後來才知道是何炅偷偷推薦的。只要是還可以的新人,何炅都會提攜。

黃磊在節目裏評價他:他這輩子幫助了太多人了,也沒有什麼目的,就是善良。

因爲太過“善良”,何炅也背過“濫好人”之名。他曾在節目裏哭着說謝娜:你給我惹多少麻煩,我都會幫你擺平,因爲我一看到你就開心。

結果謝娜負面新聞纏身那會兒,何炅就因爲“護短”被網友挑剔。可一看到何炅爲謝娜的付出和奉獻,又爲他的好人品感動不已。

何炅一向是幫親不幫理的,但他的做法很巧妙:要當好人,就當到極致,只要我堅持幫親不幫理,這世上沒人敢說我壞。

無論對朋友、同事、下屬還是上司,他都說好話,也因此造就了強大的支持系統。

不管多大的人,見到何炅都得恭恭敬敬、發自肺腑地尊稱一聲:何老師。

強大的支持系統成就了何炅,也讓他活在人情和麪子裏。

何炅當真不知道歐陽娜娜演技不行嗎?不是的,他只是習慣性地正向輸出情感價值,後來細品,才發現偏離事實太遠。

在中國的人情體系下,說實話永遠沒有說好話來得有價值,做自己永遠沒有當好人來得討人喜歡,何炅太理解“幫親不幫理”這個道理了。

《奇葩說》有個議題:閨蜜撕小三,該不該幫忙一起撕?

本來是一個極好的邏輯議題,結果辯手們清一色站在人情的角度,詮釋姐妹情的定義,辯論閨蜜值不值得被付出。

範湉湉更是現身說法,流着淚哭訴好姐妹有多偉大多不容易,別說撕小三,天上月亮都可以摘給你。

辯手的角度其實很巧妙,“幫親不幫理”是中國文化傳統,人們在乎感受勝過事實,幫閨蜜要是僅僅爲了公平公正,反而會被質疑“無情無義”。

從《三國演義》到《古惑仔》,幾百年來都沒變的“爲兄弟兩肋插刀”的價值觀告訴我們:朋友有難你要幫,朋友有錯你要一起扛。

要是有誰因爲朋友做錯事,就指出他做得不對,憤然離開,那不是江湖豪傑,而是“叛徒”。

但在國外某些國家,這種價值體系是反過來的:真理只有一個,跨越一切人情世俗的眼光,追求公平公正的人,才值得被歌頌。

經典小說《誰殺了知更鳥》中,白人律師因爲追求“公平公正”,幫助黑人嫌疑犯辯護,被小鎮居民集體排斥、視爲異己,但他追求真理的精神深深的影響了下一代人。

“幫理不幫親”和“幫親不幫理”這兩種價值觀,說不上誰好誰壞。

但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

那些總是柔聲細語安慰你的人,是你最親近的朋友,你很依賴他們,因爲無論你有沒有做錯事,他們都會說你是對的。

那些毫不留情說出實話的人,是你成長路上的益友,你很敬重他們,因爲他們不怕說實話得罪人,總是一針見血指出你的問題所在。

兩種朋友都是必不可缺的,只不過因爲生存環境不同產生不同的意義。

我們需要情誼的支持系統,也需要真理的成長作用。

情誼的支持系統和真理的成長作用,一個都不能少

前幾天,我媽和一個老姐妹“鬧翻”了:她們興趣相投,在一起玩得很好,老姐妹很會說話,總是哄得我媽笑。

可老姐妹有個壞毛病:沒主見。

兩波阿姨跳廣場舞,起了點矛盾,我媽所在的舞隊明明沒有做錯,但老姐妹思索一番,選擇不開腔。

原因是:她有好幾個老姐妹都在那個舞隊,說實話容易得罪人。

雖然佔理,但出於人情,我媽所在的舞隊退了一步。我媽雖然理解她的做法,可就是心裏有氣,覺得這個老姐妹並沒有真心實意和自己交朋友。

兩個人起矛盾,誰更親幫誰;要是兩邊都是朋友,乾脆閉口不言。

傳統的中國處世文化,從來都是把“親”擺在第一位的。

智慧的人會幫理,誰對誰錯一目瞭然;精明的人會幫親,對錯可以一刀切,人情卻是還不清的。中國是熟人社會,只有算不清的人情關係才能持續循環下去。

幫親的潛臺詞是“你欠我一個人情”,用人情來成就自己的支持系統是最佳策略。在中國,你可以僅僅依靠人情債比較多,得到升職加薪。

得益於文化交融的大環境,年輕人們逐漸發現:甜言蜜語固然好聽,人情往來固然溫暖,但說出真相,幫助一個人學會如何正確自愛、如何自持,纔是對他真正有益的做法。

我的一個心理諮詢師朋友,堅持溫尼克特的觀點:與其讓來訪者感到慰藉,我們更需要讓來訪者有能力使用我們。

心理諮詢到了後期,來訪者會非常痛苦,那些被隱藏多年的創傷被翻了出來,如同細嫩的蚌肉裏進了一粒沙子,磨得人疼痛不已。

可這就說明,諮詢是有效的。能夠承受多大的痛苦,決定了來訪者能夠從諮詢中得到多大的蛻變和昇華。

所以,一個好的心理諮詢師會說實話,甚至因此被來訪者“記恨”,也絲毫不介意。

因爲唯有真誠溝通,來訪者才能打破自己的認知侷限,去擁抱更深一層的自我。

暖心問候固然好,當我們真正從真理中受益時,纔會發現:那些公平公正的發言,纔是真正能助我們成長的推手。

才能超越自我

比昂說:“不能忍受疾病,本身就是一種嚴重的疾病。”不能忍受他人說實話、真誠溝通、表達公正,本身就是一種不夠健全的反應。

“幫親不幫理”,本質上是在粉飾太平。

就像歐陽娜娜被羣嘲“演技差”,她深受鞭策,後來的影視作品,頻頻出現可圈可點之處。

要是身邊只有誇她演技好的朋友,她能做出這麼大的進步嗎?

恐怕很難,因爲“幫親不幫理”的一個特點是:你我的關係呈現出黏着的狀態,我是你抵禦外界風險的鎧甲,你也是我防禦未知危險的利器。

如同學校裏三五成羣的閨蜜,一開始憑主見交朋友,後來卻離了誰就沒了主見,一羣好友如同長在一條根上的植物,同病相憐。

這種黏着關係的形成,原本是個體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爲了讓不夠強大的自己不被傷害,將他人也納入自己的防禦體系裏,強大支持系統的同時也減少了風險,簡直一箭雙鵰。

可這種關係也容易讓人產生一種錯覺:我不必成長就很強大了,因爲我有很多朋友,無論我對或錯,他們都會保護我不受傷害。

“將他人內在投射爲我的客體,我也把我的渴望投射給他人”,誰都別丟下誰,自我鎖死不變,你沒有自我成長的動力,我也不會邁出探索未知的腳步。

這樣的關係無疑是輕鬆愉快的,可也是非常脆弱的。

當我們離開人情的保護,直面真理和公平時,我們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成長侷限,才能因此燃起自我提升的熊熊鬥志。

人情味很重要,對真理的熱愛同樣是我們之所以成爲人的理由。

世界和我愛着你。

- The End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