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所有玩具

都适合小孩子玩

家长再疼爱孩子

在购买玩具的时候

也得琢磨琢磨

01

前不久,城阳区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一位腹痛、腹泻的5岁患儿 ,影像科医生通过拍片发现,其体内有一串类似项链的不明物体

追问病史得知,原来患儿在家里玩哥哥的玩具,因好奇吞食了40多颗磁力珠

事后,患儿不敢告诉父母,只说肚子疼,家长以为是阑尾炎 ,带到医院就诊。幸好发现及时,通过手术开腹探查成功取出,患儿转危为安。

无独有偶,近日,另有一名6岁的男童也因误食14颗磁力珠 而到城阳区人民医院就诊。

CT显示,14颗小珠子挂在男童的胃部,后经医生手术才将其完整取出。

新闻多知道

磁力珠又叫巴克球,是由多颗球状强磁石组成,是现在广泛流行于少年儿童中的玩具。

每颗直径只有3~5毫米,由高强度磁化材料制成的磁球具有强大的磁力,玩家通过发挥可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图像,颜色各异。

作为一种儿童益智玩具,因其可玩性高、可变换各种造型等特点,越来越受到孩子们的喜欢。

对于小朋友来说,彩色的小珠子总是充满吸引力,尤其这些珠子很像糖果,小孩子会好奇能不能吃,是什么味道,极易造成误食。

城阳区人民医院影像科

主任张玉光介绍

若吞食一颗磁力珠可自行排出,若吞食多颗,磁力球会随小肠蠕动向下运动。

由于肠管柔软、狭长和弯曲,当不同位置的磁球运行到邻近的肠曲部位时,强大的磁力相互吸引,会挤压肠管,导致肠管逐渐缺血、坏死,最后穿孔。

如果肠管其他部位还有磁珠,就会依次再发生吸引夹挤肠管。

最后磁珠形成链珠状,夹挤的肠管相互折叠,形成肠梗阻,这种必须通过手术取出,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血液中毒或者死亡。

02

近年来

磁力珠误食的意外频繁发生

01

4月份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接诊了一位误食磁珠的2岁男孩

分次食入的磁珠吸住了多处肠壁

形成4处肠穿孔

经过手术后

一共取出11颗磁力珠

02

3月26日

一名6岁儿童因误食磁力珠到医院就诊

经检查

患儿胃内有两串磁力珠

山西省儿童医院消化科通过胃镜

分四次成功将两串

长约30厘米共59颗磁力珠

全部从胃中取出

03

一名2岁的重庆女孩丽丽(化名)

把五颜六色的的磁力珠当成“糖果”来吃

导致呕吐和腹痛

被家人送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救治

胃肠新生儿外科医生通过急诊手术

从小女孩胃中取出51颗磁力珠

03

据悉,城阳区人民医院经常接诊儿童误食异物到气管、消化道等部位的案例,小到几个月大到十几岁的孩子都有发生。

除了磁力珠之外,还包括果核、笔盖、硬币、大头针、电池、玩具小零件等物件。

哪些异物容易被孩子误食?

误食后会对孩子造成什么伤害?

家长注意,

带你的孩子远离这些东西↓↓↓

01

【圆形异物】

硬币、磁力钢珠、游戏币、弹珠、棋子 等,其中硬币发生的情况最多。

这类异物对孩子损伤相对较小,大部分能够自行排出,但也可能会滞留胃内。

危害极大的是近期市场上售卖的磁力钢珠。

02

【长条形异物】

棒棒糖棍、铁钉 等,此类异物可能留滞胃内,不易排出,引起胃黏膜损伤甚至是穿孔

03

【腐蚀性异物】

纽扣、电池 占比最高、危害性最大。

纽扣电池进入孩子胃肠道后容易被胃酸等胃肠溶液腐蚀 ,4~6小时会导致化学物质泄漏,需短期内取出,否则危及生命

04

【尖锐状异物】

枣核、牙签、鱼刺 等,此类异物容易划伤食道,引起局部感染、穿孔、主动脉弓大出血。

@家长朋友们

孩子的玩具一定要谨慎选择

不能有丁点儿大意

这些容易被吞食的异物

一定要“藏”好了

◆大众报业·半岛都市报(bandaobao),整理自半岛记者 王鑫鑫、遵义晚报、多彩贵州网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