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顧過往的打球經歷時,我們每個人都會有一兩次“打瘋了”的美好而深刻記憶。那一刻,自己的靈魂似乎已出竅、身體的任督二脈被打通,整個人處於無比的輕鬆和暢快之中,處理對方打過來的網球猶如庖丁解牛一般遊刃有餘,自己對網球的控制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可謂是“身心合一,所向披靡”。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怎麼打怎麼有”,整個狀態可謂是“打瘋了”。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遺憾的是,這種像着了魔法的狀態持續時間並不長,沒過多久你就如同從天上跌落到凡間,狀態、手感、水平重又回覆到過去時那樣。我們總企盼“打瘋了”的狀態再次重現,可無論你多麼刻意地去努力、去找尋,你都很難再次重現那種癲狂的狀態。


美國著名網球教練加爾韋對這一現象作了近20年的研究,潛心分析“打瘋了”的狀態,力圖找出其中隱藏的祕訣,幫我們找出達到“打瘋了”狀態的方法和路徑。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就個人感受來說,“打瘋了”的狀態很難確切地描述出來,大多數人只知道那種感覺非常棒。在加爾韋看來,雖然你並不很瞭解這種狀態中都發生了什麼,卻能夠知道沒有發生什麼。既然我們對發生了什麼難以分析和描述,那不妨去關注一下沒有發生什麼,這正是加爾韋與衆不同的研究思路。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在“打瘋了”的那一刻,你會記得你沒有批評自己,也沒有表揚自己;你沒有去思考怎樣才能正確地擊球,或者不要怎樣做;你沒有回憶之前打得怎麼樣,也沒有想象之後的比分、人們的看法乃至最終取得的成績。對不對?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換句話說,你可能也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麼做到的,彷彿這一切自然而然就發生了。有的人會說,“這不是我在打球”、“有一種冥冥之中的力量在起作用”。到達這一狀態時,你其實並沒有刻意努力,卻總是能打出不可思議的好球。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很顯然,不要刻意地思考、不要刻意地遵照那些“應該和不應該”的規範,而要讓無窮無盡的繁雜思想平靜下來,這樣你的身體才能本能地做出訓練中學會的動作,而不會被意識妨礙。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分析到這裏,你可能敏銳地發現了一個悖論。如果不讓大腦思考,不讓大腦去給身體下達指令,我們又怎麼能做出正確的動作,更何況是如此精細準確的擊球動作呢?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很多網球教學書籍和文章都反覆強調的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學球和打球中,一定要讓大腦去對身體施加控制。大多數人認爲,學會打網球的第一步就是先讓學員的大腦理解和掌握擊球要領,然後再由大腦給身體下達指令,從而做出正確的擊球動作。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而加爾韋卻反其道而行之,認爲這樣的教球和學球方式其實是一個“陷阱”。在讀完加爾韋《身心合一的奇蹟力量》這本書之後,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分析,覺得加爾韋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理由有如下三個: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其一,過於強調大腦對身體的指揮和控制是不當的,因爲身體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本能反應就是最有力的證據;其二,球員在“打瘋了”的時候,似乎大腦的指揮是缺席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身體的本能;其三,一旦你開始思考,開始有意識地讓大腦去指揮身體,開始有意識地遵照教練和自己定下的那麼多“擊球規範”,你將很快從“打瘋了”的巔峯狀態跌落到現實之中。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爲了進一步說清楚這一點,加爾韋還舉了兩個例子幫助我們理解。

第一個例子是,大腦和身體是我們的兩個自我,這兩個自我是相互矛盾的統一體,是此消彼長的關係。對此,我的理解是,學網球的過程猶如孩子的成長過程。在童年時代,孩子需要成人的教導去學很多東西,這個時候成人的教導佔據主導地位。我們在學網球的初始階段,教練的指令恰恰就像成人的教導,在學球中佔據主導地位。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有了獨立自主的意識,開始對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進入了青春期之後的孩子最煩的就是大人無休止的“嘮叨”。我們掌握了網球的基本技能之後,教練“過多”的指令猶如大人無休止的“嘮叨”一般,有時候過多的說教反倒是無益的,最重要的是讓學員在教練的指導下自我體會、自我感悟。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與以上道理相類似,讓大腦不施加控制,聽從身體的本能,信任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大腦,你就會更加專注於當前,更加享受比賽,更容易延長“打瘋了”的狀態。


第二個例子是,“打瘋了”的狀態猶如一個滑溜溜的肥皂,你越是想要努力抓住它,它就越容易從你手中溜走。如果你把“打瘋了”狀態視爲理所當然,你就會發現一受到干擾就會失去它。這種時不時消失的狀態是短暫的、不持久的,但實際上它始終在那裏。正如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他的意識受到越來越多的干擾,各種各樣的思想此起彼伏,但真正的自我始終存在於那裏,如同我們的生命一般長久。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讀到這裏,相信你一定會想到一個詞。沒錯,這個詞就是“赤子之心”。當我們在歷經滄桑之後做到返璞歸真、去僞存真,你就能重新找回那顆寶貴的“赤子之心”。


打瘋了!這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經歷,如何重現這種完美狀態?


就網球來說,這顆“赤子之心”正如我們苦苦追求的“打瘋了”的狀態。它其實一直都在,離開的只是我們自己。(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雲捲雲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