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咯!首批可投資新三板精選層的公募基金產品剛拿到批文沒幾天,就已經準備開賣了。

6月6日,華夏成長精選6個月定開混合、南方創新精選一年定開混合、匯添富創新增長一年定開混合、富國積極成長一年定開混合、招商成長精選一年定開混合與萬家鑫動力月月購一年滾動持有混合發佈招募說明書和基金份額髮售公告。5只基金6月10日開啓申購,合計募集上限120億,未來將以15%-20%的倉位用於投資新三板精選層。

投資策略上,券商中國記者向萬家基金瞭解,在精選層方面,初期將積極把握精選層網下打新等確定性較高的投資機會;當新三板精選層股票供給充足時,將採取自下而上成長投資,基於個股基本面研究,篩選出精選層中優質的藍籌個股,分享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收益。

首批可投新三板精選層基金即將開售

6月3日,首批可投資新三板精選層的公募基金產品正式拿到證監會的批覆。這6只產品分別爲華夏成長精選6個月定開混合、南方創新精選一年定開混合、匯添富創新增長一年定開混合、富國積極成長一年定開混合、招商成長精選一年定開混合與萬家鑫動力月月購一年滾動持有混合。目前,除南方創新精選一年定開混合外,另外5只產品均已發佈了招募說明書和基金份額髮售公告。

5只基金均定在6月10日開啓申購,匯添富、招商、萬家的產品發售時間約在兩週左右,而華夏與富國的產品發售時間則定在了三週左右。5只基金的募集上限也不盡相同,其中,華夏成長精選與匯添富創新增長的募集上限爲30億元,招商成長精選的募集上限爲25億元,萬家鑫動力月月購爲20億元,富國積極成長爲15億元。

從運作方式看,匯添富創新增長、富國積極成長、招商成長精選、華夏成長精選均採用定期開放的模式,期限在6個月-1年不等;而萬家鑫動力月月購則採用一年滾動持有的模式,持有期內份額鎖定,在一年後的當月開放期內辦理贖回業務。

5只基金均爲偏股混合型基金,從產品名稱來看,大多包含“成長”、“創新”、“動力”等字眼,可見將聚焦於新三板精選層的創新型企業。投資比例上,萬家鑫動力月月購在開放期和封閉期間均維持15%的新三板精選層投資比例,而另外4只基金在封閉期時,新三板精選層的投資比例爲20%,開放期則降低至15%。

投資策略:先打新,後選股

在投資策略上,萬家基金告訴券商中國記者,在精選層方面,初期將積極把握精選層網下打新等確定性較高的投資機會;當新三板精選層股票供給充足時,將採取自下而上成長投資,基於個股基本面研究,篩選出精選層中優質的藍籌個股,分享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成長收益。

開源證券中小盤首席兼新股和定增併購中心總監任浪在近期召開的“精選層投資策略會”上表示,較高的配售比例和可觀的首日漲幅將爲網下打新投資者帶來可觀的打新收益,其中公募等A類投資者的收益率將高於C類投資者。由於初期參與投資者數量少,配售比例高,同時初期掛牌公司相對融資規模更大,因此,精選層推出的初期打新收益率將更高。

根據安信證券測算多維度的敏感性分析,當新股上市首日漲幅在10%~60%之間,公募基金的獲配比率在25%~40%之間的情況下,公募基金參與首批公司的打新收益率或達到9%-20%。

除了將15%-20%的資產投資於新三板精選層,基金還需要考慮餘下的倉位應當如何處置。按照招募說明書,首批可投資新三板精選層的公募基金投資組合中股票資產投資比例應不低於60%。

對此,萬家基金向記者表示表示,在主板方面,將延續價值成長風格,注重行業週期輪動、左側佈局,注重行業成長的確定性與持續性,當前重點關注大金融、基建、家電等板塊;自下而上精選個股,在行業中尋找有競爭優勢的龍頭公司。

新三板精選層投資價值高

2019年10月,證監會正式啓動新三板改革,推出新三板精選層,啓動涵蓋公開發行、交易制度、降低投資者門檻、公募基金入市、直接轉板在內的一攬子改革方案。

在前述系列改革措施的催化下,新三板市場交易漸顯活躍,自去年10月底以來,新三板做市指數已累計上漲超過40%,指數飆升的同時,成交量也明顯放大。

而在個股層面,萬家基金表示,新三板精選層不乏淨利增長表現優秀,盈利成長性強的優質標的。根據精選層標準二的財務指標測算,有562家掛牌公司業績高速增長,經營現金流穩健。2018年平均營業收入爲4.71億元,營業收入增速和淨利潤增速分別達62.58%和73.78%,分別較創業板高46.50%、134.47%。研發投入上,創新專精企業集聚,研發強度是科創板公司的兩倍。精選層標準三的財務指標測算,有102家爲已進入收入階段的研發型企業,2018年合計研發投入56.22億元,佔營業收入的15.18%,研發強度是科創板公司的兩倍。

另外,更加寬鬆的制度安排,比如再融資制度,限售制度等,對吸引優質企業掛牌創造了良好的環境。上市門檻相對低,爲更多規模不大、但具備爆發性增長力的企業提供了好機會,部分尚未符合科創板和創業板門檻的成長型企業,有利它們利用精選層做大做強,同時這其中有機會迸發一批優質創新成長型公司。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