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美國持續打壓中國高科技企業,中興、華爲事件之後,對中國科技類企業的打壓越來越明目張膽,5月16日,美國再次升級了對華爲的芯片制裁, 使每個人都意識到了當前國產芯片的不足,因爲整個產業鏈幾乎都包含了美國的技術或設備,無論是在芯片設計,製造等方面,處處受到鉗制。

因此,中芯國際從默默無聞到人盡皆知,不是因爲像華爲這樣承受了足夠多的苦難,而是因爲中芯國際代表了中國半導體產業的最高水準,中國的芯片製造業一定會崛起,因爲這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願望,而中芯國際就是這個願望的載體。

就像中芯國際的企業使命中描述的那樣:

發展中芯國際強勁的競爭力

提升中國的半導體產業

克服重重困難

達成我們的歷史重任!

歷史重任是什麼?

就是讓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不再讓人“卡脖子”。

中芯國際的“硬實力”

2000年4月成立的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

目前,半導體產業鏈主要包括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中芯國際所處的是集成電路製造領域,屬於技術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產業,在整個產業鏈中屬於科技要素最全、門檻最高、市場集中度最高的環節,世界晶圓代工市場排名前十的企業,瓜分了全球95%以上的銷售額。

2004年中芯國際在港交所和納斯達克上市後,企業發展隨即駛入快車道。公司的製程工藝也從早前的90nm到現在14nm的技術飛躍。

隨着中芯國際去年底量產了國內最先進的14nm製程工藝,併成功爲華爲代工麒麟710A處理器。公司的業績也是水漲船高,2020年一季度公司營收9億美元,同比增加35.3%。毛利 2.33 億美元,同比增加 91.3%,毛利率的增速呈現擴大趨勢。公司的收入、毛利、毛利率從 2019一季度以來一直保持上升趨勢。未來,公司將持續受益於代工訂單向國內轉移的半導體國產化紅利。

相比現在主流的三星、臺積電的7nm技術,中芯國際的14nm的確有代差,對於中芯國際落後臺積電以及三星,一個較大的原因就是高端光刻機的缺失,導致研發進展速度不快。要知道荷蘭ASML公司的光刻機是全球最先進的,臺積電可以拿到該公司的光刻機,但中芯國際就未必了。中芯國際早在2018年就向ASML訂購了一臺價值1.5億美元的高端光刻機,但由於美國的阻撓,荷蘭方面一直沒敢發貨。如果有了這臺光刻機,中芯國際或許已經實現了7nm工藝的量產。

而最新消息顯示,中芯國際的N+1新平臺研發投入轉換率加快提高。N+1相比於14nm,性能提升20% 、功耗降低 57%、邏輯面積降低 63%,意味着除了性能,其他指標均與 7nm 工藝相似,N+2 則有望在此基礎上將性能提升至7nm水平。

未來N+1甚至N+2新平臺的加速推出有望大幅縮小與臺積電的代差,從而引領中國半導體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科創板上市,公司發展再次駛入快車道

在科創板IPO受理3天后,中芯國際的審覈狀態就變更爲已問詢,刷出科創板審覈新記錄。


根據招股書披露,中芯國際擬發行不超過16.86億股新股,預計募資200億元。

據悉,募資主要用於“12英寸芯片SN1項目”,該項目規劃月產能爲3.5萬片(工藝技術:14納米及以下),目前已建成月產能6000片。該項目是中國內地第一條FinFET工藝生產線,也是中芯國際14納米及以下先進工藝研發和量產的主要承載平臺。

在上市申請獲受理一天後,中芯國際還迅速敲定兩位重量級戰略投資者。其中,中國信科將作爲戰略投資者參與人民幣股份發行,認購最多20億元的人民幣股份;上海集成電路基金則將認購最多5億元的人民幣股份。此前,中芯國際也發佈公告表示國家集成電路基金II(大基金二期)與上海集成電路基金II,在2020年底前將分別向中芯國際旗下中芯南方注資15億美元、7.5億美元。

未來隨着中芯國際在科創板上市,公司技術研發和產能擴充有望提速,公司也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

無法供貨華爲?

作爲華爲“終極備胎”的中芯國際,在此次招股書經營風險一欄聲明,“在獲得美國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爲若干用戶的產品進行生產製造。”


很明顯,若干用戶中就包括了華爲。爲什麼?要知道中芯國際的半導體設備大多來自美國公司LAM和AMAT,此次美國的制裁完全適用於中芯國際,作爲中國芯片行業的王牌,不能在此刻鋌而走險。現在更應該做的是好好利用這個平臺,來帶動上游設備廠商的技術進步,實現國產替代。

目前還有120天緩衝期,所以中芯國際還能夠繼續爲華爲代工芯片產品,華爲也已經開始儲備相關的芯片,而在120天到期後,我們更寄希望於在未來兩三年的緩衝期內國內半導體行業能夠迎來新的突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