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2年前,中國首例“試管嬰兒”出生,如今才知道她和普通人的區別

“你是從路邊(垃圾桶裏)撿來的。”這句話大家小時候多半聽過,但長大後學了生物就知道不是這麼一回事了。生物書會向我們介紹人的生理構造,也會介紹輔助生殖技術,比如“試管嬰兒”。

第一次聽到“試管嬰兒”這個詞,很容易誤解爲是讓胚胎在體外發育,比如裝在試管裏什麼的。但實際情況是:人爲通過醫學手段,讓精子與卵細胞在體外結合並且初期發育,隨後再移到母親的身體,孩子依然是在母親腹中長大的。

試管嬰兒技術的發展歷史可以分3代,第一代是爲了解決女性不孕問題;第二代是爲了解決男性不育問題;第三代則往優生優育的方向走。32年前,我國首例試管嬰兒成功來到人世時,很多人還不瞭解這項技術,存有疑惑。

疑惑主要集中於:試管嬰兒並非自然受孕形成,他(她)和普通人會不會有區別?這樣的孩子加入到人類生殖繁衍的隊伍中,會不會對人類基因庫造成影響?試管嬰兒的健康風險會不會很高呢?會不會引發一些倫理道德問題?

國內首例試管嬰兒的名字叫鄭萌珠。1988年3月10日,鄭萌珠在北醫三院呱呱墜地,她的母親鄭桂珍抱着孩子激動萬分。因爲輸卵管不通,38歲的鄭桂珍結婚20年都沒有懷孕,帶着微弱的希望,鄭桂珍找到北醫三院婦產科創始人張麗珠教授。

張麗珠教授人稱“送子觀音”、“中國試管嬰兒之母”,正是在她的幫助下,鄭桂珍才圓了母親夢。所以鄭萌珠名字中的最末一個字就是取自張麗珠,而鄭萌珠成長過程中一直管張麗珠叫“奶奶”。

2016年張麗珠教授去世,鄭萌珠傷心了很長時間。她手機裏一直保存着一張照片,照片上張麗珠教授抱着剛出生的她,面帶笑容。鄭萌珠因爲是國內首例,直到現在也備受關注,剛出生時,鄭萌珠一切正常,體重接近8斤,8個月就會喊爸爸媽媽。

成長過程中,鄭萌珠的身體沒出現什麼異常,她不常生病,性格活潑,智力也不存在什麼問題。大家非常關心,鄭萌珠能不能正常懷孕生子?這個問題,去年已經得出答案了。

長大後的鄭萌珠回到了自己的出生地北醫三院工作,雖然她做的是病案管理,但仍然有不少來醫院的人認出她,甚至希望能掛她的“號”。鄭萌珠照常戀愛結婚,2018年懷孕,但因爲出現了胎位不正,鄭萌珠選擇剖腹產。

2019年4月15日早上,鄭萌珠的兒子出生,體重7.7斤,身長52釐米,一切正常。作爲試管嬰兒的二代,這個孩子剛出生就迎來一波關注。如今可以確定的是鄭萌珠和自己的孩子未出現異常,不過試管嬰兒的風險也是確實存在着的。

鄭桂珍、鄭萌珠、以及鄭萌珠的兒子,這三代人比較幸運。但試管嬰兒技術並不適用所有的不孕婦女(適用1%~2%),數據顯示試管受精平均懷孕率只有25.1%,目前醫學專家還在研究試管嬰兒的先天缺陷風險問題。

當然這並不影響很多夫妻希望通過試管嬰兒技術生下像鄭萌珠一樣的孩子。目前國內每年新生兒裏利用了試管嬰兒這一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比例佔總數1%至2%。鄭萌珠這個名字,在未來也依然會是中國試管嬰兒發展史上重要的一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