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郭德綱自爆郭麒麟退學真相:這種孩子最難帶,但長大後最有出息!

郭麒麟,火了。

提起他,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郭德綱的兒子,德雲社的少班主,相聲界的富二代。

幾百萬的邁凱倫,說買就買。

老爸當家的綜藝,說上就上。

相聲界風生水起的少班主,卻給自己拿了個拼命三郎的劇本,非要拼命擠進娛樂圈,拍過電影沒啥水花,上過綜藝被噴黑幕,演過話劇反響平平...

一路揹負“扶不起的阿斗”的罵名,直到去年憑藉本色出演《慶餘年》中摳門少爺範思哲,終於小火了一把。

今年相聲界始終沒有開箱,大林卻已經在各臺頂流綜藝遍地開花,四五個綜藝一起上,還不耽誤接代言拍廣告,忙到連何炅都感慨:

“大林真的太拼了,我今年接的第一個節目有他,第二個還是他,第三個他還在...”

憑藉自己的可愛超能力,摳門的人設,懂規矩的性格,大林又圈了一大波新粉兒,備受寵愛的他,甚至被網笑稱“拿了女主劇本”。

從“郭德綱的兒子”到“最懂事星二代”,大林的逆襲之路,可以說不靠郭德綱,也全靠郭德綱。

要說嫉惡如仇,罵人功夫了得的郭德綱,怎麼養出的謙如君子的兒子?

這事兒,得從老郭獨特的教育理念說起。

01

“我把他罵夠了,他就不怕了”

大林的金鑰匙,可不是生來的。

6歲以前,“富一代”老郭還在北京城苦苦掙扎,直到自己有了起色才把他從天津的奶奶家接到北京,跟徒弟們同住。

在大林的印象裏,爸爸是個很嚴厲的,規矩特別多,他雖是家裏的長子,但卻沒有一點長子的優待。

家裏但凡有點好喫的,都得師兄弟們喫完才輪到他。

師兄弟們來家裏,他要站起身來打招呼,端茶倒水。

父親跟別人說話時,他作爲小輩,只能在旁邊站着。

壞了規矩,可是要捱罵的。

哪怕後來大了,小有名氣了,只有犯了錯,老郭也毫不遮掩。

記得一場助演岳雲鵬,大林選的段子不合適,丟的包袱反響平平,氣氛完全沒調動起來,散了場,老郭一通電話罵的他狗血噴頭,還在微博上又罵了一通。

“家有家的規矩,相聲有相聲的規矩,你是我兒子,就更不能胡說。”

對於規矩,老郭堅信自己的教育理念“天下父母沒有不疼孩子的,你在家裏把他罵夠了,他出去就沒人罵他了。”

老郭的嚴厲,讓大林從心底產生對舞臺和觀衆的敬畏,也明白了“出門在外,規矩先行”。

有次節目裏他給華少倒茶,不小心倒滿了,趕忙道歉“不好意思,我喝這杯。”

華少感慨,這年頭“茶要半酒要滿”的規矩,還有幾個年輕人在乎呢?

不光是前輩,就算是工作人員,大林也一樣尊敬,喫了外賣會收餐盒,油滴在桌上會跟阿姨說對不起。

父親的的規矩,讓他學會善待尊長同門,岳雲鵬曾說“但凡大林是個愛嫉妒的人,我們的日子都不會好過。”

父親的罵,也讓他時刻清醒的記着“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差的遠呢。”

就是這樣的家教,才撐着他內心的強大,把一路罵名中走成了一路坦途。

02

“我是我,他是他”

也許有人會說“這不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麼”,沒錯,老郭是個嚴父,但不影響他也是個慈父。

他的慈,不在表面,更在骨子裏。

當年因爲同意兒子退學,他背的罵名,可不少。

大林11歲之前,是學校的三好學生,初二後突然想要退學學相聲,老郭並不想讓兒子走這條路,他深知太苦,太難。

他給兒子規劃的方向,是好好上學出國留學,過正常人的日子。

但兒子提出退學後,他思量許久沒有拒絕,只撂下一句話:

“相聲的苦都在那,你做什麼決定都支持,但你要爲你的決定負責。”

從此,大林起早貪黑,開嗓背書,苦練基本功,跟師兄弟們同一待遇。

路可以自己選,但老郭有一個堅持:

“在學校可以不讀,在家一定要讀書。《二十四史》《清史稿》,讀完這些東西,你會受用終身。”

11歲入門,13歲拜師,15歲登臺,直到23歲,大林火了。

被問起爲什麼會同意兒子這種“離經叛道”的選擇,老郭說出了自己的育兒理念“我是我,他是他,他有自己要走的路,磕磕碰碰自己走去。”

兒時教會孩子生存之道,大了尊重孩子的夢想。

這樣的教育,怎麼會教不出優秀的孩子呢?

03

有遠見的父母,定會養出出息的孩子

說起“離經叛道”的孩子,大都像大林一樣,想法多,愛較勁,看起來“不太正經”,不夠聽話。

多少人爲此發過愁,動過怒。

《少年說》最新一期,女孩是個文學狂,從小學3年級開始寫了30多萬字的小說,50多本,多值得驕傲。

可因爲數學不好,父親狠心撕掉了她所有的心血。

面對女兒學不好的困惑,只是一句“別人能行你也行”,孩子崩潰不已。

父親替孩子選擇了全能,但在我看來,有獨特想法和創造力的孩子不一定完美,但也許最有出息。

馬雲離經叛道,有了阿里巴巴。

羅琳數學差到被罵哭,寫出了《哈利波特》。

扎克伯格內向害羞,悶頭退學創辦了臉書。

雖說個例無法借鑑,但每個孩子的閃光點和夢想,都值得被父母看到,在乎到,尊重到,引導到。

就像《園丁與木匠》一書中說:

“愛孩子,並不是給他們一個目的地,而是爲他們的旅程提供給養。”

粗暴的控制孩子容易,但未來不可控,亦不可知。

能看到孩子夢想的父母,一定是有遠見的。

“離經叛道”的孩子,也一定有一條屬於自己的,羅馬大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