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十八唐帝陵,也稱“關中十八陵”、“關中唐帝十八陵”、“唐十八陵”“大唐十八陵”,是指埋葬在陝西省關中的唐京師長安周邊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計女皇武則天在內則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均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

唐代帝陵依山爲陵,氣勢雄偉,呈扇形環繞在京都長安周圍,和長安城以及宮殿羣一起構成全國等級最高、密度最大的唐代文物、文化遺址景區。

唐代帝陵分佈於陝西省富平縣、蒲城縣、三原縣、涇陽縣、禮泉縣、乾縣,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爲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獻陵、昭陵、乾陵、定陵、橋陵、泰陵、建陵、元陵、崇陵、豐陵、景陵、光陵、莊陵、章陵、端陵、貞陵、簡陵、靖陵等十八座唐代帝王陵墓,即關中十八唐帝陵。

橋陵

獻陵

建陵/崇陵/端陵

唐帝陵石雕是一部藝術版本的《資治通鑑》。唐帝陵留下的大量石刻造像,包括石虎、石獅、犀牛、蕃像、石碑、石人、仗馬、鴕鳥、翼馬、天鹿(獨角獸)、獬豸、華表、石羊等十餘種。原有石刻(不包括陪葬墓)共一千餘件,如今包括殘件在內僅存不足五百件。

唐帝陵石刻的藝術變化,是唐代政治、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反映了大唐帝國的氣度。

順陵天鹿

橋陵獬豸

乾陵翼馬

唐陵石刻通常分爲三期:

第一期(初唐獻陵、昭陵),形制特大,風格雄健,組合尚未形成定製,但對其後影響甚巨。如獻陵四神門外置石虎,到乾陵之後易爲石獅;昭陵六駿,嬗演爲北神門外仗馬三對。

第二期(盛唐橋陵、乾陵、定陵),承襲前期形制大的特點,且種類和數量俱增,雕刻精湛,造型生動,組合基本形成定製。如神道上,一般自南而北依次排列華表、翼獸、駝鳥、仗馬、翁仲及蕃酋像等。

第三期(中、晚唐諸陵),形制趨於卑小,雕刻走向粗簡,顯露了唐王朝江河日下之勢。

唐陵天鹿

順陵天鹿

順陵走獅

順陵天鹿尾部

順陵天鹿頭部

橋陵獬豸

橋陵獬豸

橋陵獬豸

橋陵獬豸

定陵翼馬(已毀)

定陵翼馬

泰陵翼馬

泰陵翼馬

泰陵翼馬

泰陵翼馬

泰陵翼馬

建陵翼馬

建陵翼馬

惠陵翼馬

崇陵翼馬

獻陵石犀

乾陵鴕鳥

建陵鴕鳥

建陵鴕鳥

安置六駿浮雕之昭陵北門東殿

颯露紫/特勒驃

拳毛騧/白蹄烏

什伐赤/青騅

定陵鞍馬

橋陵鞍馬

橋陵鞍馬

寧興陵鞍馬

景陵鞍馬

簡陵鞍馬

順陵侍臣

乾陵侍臣

泰陵侍臣/建陵侍臣

橋陵侍臣

端陵侍臣

泰陵侍臣

建陵侍臣

建陵侍臣

乾陵侍臣

莊陵侍臣

橋陵侍臣

橋陵侍臣

乾陵侍臣

建陵侍臣

永康陵蹲獅/橋陵獅/順陵獅

乾陵獅/橋陵蹲獅/興寧陵獅

永康陵蹲獅

興寧陵蹲獅

乾陵蹲獅

乾陵蹲獅

獻陵立虎

昭陵走獅

昭陵走獅

順陵走獅

順陵走獅

橋陵蹲獅

橋陵蹲獅

建陵蹲獅

順陵走獅/橋陵蹲獅

橋陵蹲獅/順陵蹲獅

定陵蹲獅

獻陵華表基座

獻陵華表

泰陵華表/橋陵華表/乾陵華表/獻陵華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