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求求你了,别夸我了

不知道大家会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被别人表扬了,却高兴不起来;明明别人没别的意思的夸赞,我们听起来就是觉得TA在冷嘲热讽。

有的时候,也许确实是我们自己敏感了,但是也有的时候,真的不是我们的锅,是对方不懂如何赞扬。

“哎呀这小姑娘长得真有福气!”

“学习这么好真是像你爸妈了!”

”这孩子太懂事了!这么小就知道照顾弟弟/妹妹!”

“谢谢你,你人真好!”

“不愧是国外回来的,看问题的方式就是不一样!”

“您太会说话了,不愧是当领导的!”

求你了,要不就别夸我了 ……这样的夸赞有可能发生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可能你哪段时间努力健身,瘦了几斤,买下了想买很久的衣服做奖励。

第二天一上班,有眼尖的同事不仅发现了你瘦了,还发现了你的新衣服。

你从她的眼中看到了对你的改变的赞赏目光,你期待着她对你的夸奖!

紧接着她张嘴了!

哎你这件衣服挺显瘦的耶!在哪买的链接给我一下呗!真好看!”

谢谢您内!

是真的瘦了,比真金白银还要真,不是衣服显得!

又或者说,

你辛辛苦苦地把家里的窗擦得非常干净,然后你的另一半看到后不禁夸赞。

“天呀,你好棒呀!太干净了吧!我感觉都看不见玻璃了!”

开始的几次可能你会非常开心,一种成就感涌上心头,但是时间长了就感觉这句赞扬变了味,听完了只让人觉得窝火。

她可能是真的觉得你玻璃擦得很干净,但是你却觉得她的潜台词是“能者多劳”。

如果我们真的因为这些事情生气,对方反而会觉得,他们的心意是好的,是我们太敏感。

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赞扬会被理解成不尊重、蔑视或者操纵。

中国有一句古话:伸手不打笑脸人。笑着说出来的话怎么能被指责呢?一句赞扬的话怎么会含有相反的含义呢?

但是事实却在一次次地提醒我们,他们甚至是我们,都不会赞扬。

在《赞扬与责备》这本书里,作者就指出了这个事实。

当面对一句似乎企图把你困在一个角色中赞扬时,那种怒气冲天的感觉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

“你做的三明治世界第一棒。”

在说的人听来是一句夸奖,在做的人听来,其实是哄她多做事的手段。

人都是渴望得到赞扬的,这点毋庸置疑。她为了得到一句表扬,却需要每天都在本身已经很繁忙的早晨,为自己的丈夫做世界第一的三明治,这不仅让她疲倦,还会让她感到被控制。

“我当然希望你赞扬我。可我讨厌欺骗的感觉。你的话把我推到那种角色里去了。“

这个故事也让作者感到非常有共感,因为她生活中也发生过这种类似的事情。婆婆对她的一句家务上的表扬,让她感觉被禁锢在了做家务的这件事情上。令人非常不爽。

让人意难平的赞扬就像不顺畅的性行为:那些言语满载着快乐与刺激的期望,但不知为什么就是让你失望到极点。

这些不到位的赞扬,不仅不能起到让我们开心的作用,反而有可能会让我们逆反、伤心、生气……

对于赞扬的那一方来说,更是得不偿失。本身是出于好意,本以为会让对方感到开心,却不小心惹怒了对方。

让人不禁感慨“你还不如不夸我”/“我还不如不夸你”。

但是,赞扬确实有很多的积极作用,我们不能完全抛弃赞扬。

“一句恰到好处的赞扬,会让你心跳加快,让希望被填满,让尊严得到慰藉。”

1、赞扬对大脑的健康发育十分重要。

在婴儿时期,父母脸上流露出来的赞扬可以使我们产生催产素和内啡肽。这两种激素分别帮助我们产生亲和力和快感。有证据表明,经常受到赞扬的孩子能掌握更多的技能。无论我们年纪多大,都不会消减对它们的需要。

2、赞扬对于建立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一句发自内心的恰当的赞扬,可以迅速拉近两个人之间的关系。

很多人的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句简单的但是发自内心的赞扬开始的,也是通过彼此的赞扬逐渐巩固的。

我们既不能抛弃赞扬,又要小心自己不恰当的赞扬,赞扬这门学问,我们也要好好修才能事半功倍!

在《赞扬与责备》的这本书中,作者分别分析了在五种不同的场景中,赞扬与责备的对我们的影响,分别是:亲子之间、朋友之间、伴侣之间、同事之间和社交媒体。我们也能从这些分析中,避开错误的赞扬方式,学会恰到好处的赞扬。

我们的一生都在追寻来自不同人的赞扬与夸奖,我们也一直在输出我们的评价,怎样才能让赞扬使每一个人都开心,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当当电子书后浪品牌日,满30-15,点击下图购买《赞扬与责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