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裏的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懂陰陽知八卦,能排兵會佈陣,簡直就像一個妖人,無所不能。當然他還有一個最大的智慧,明明是他求人,卻成了人家求他。不信,您就看下面的幾個事件:

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想必國人,或儒家文化圈的人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在隆中躬耕時,或焚香撫琴,或博覽羣書,或與天下名士相對弈棋,或與賢者品酒論天下。

諸葛亮常抱膝危坐,笑傲風月,自比管仲樂毅。管仲樂毅我們都知道,他們是戰國時期著名的謀略家和軍事家。管仲輔佐齊桓公,興修水利,改革稅法,終成五霸之首;樂毅扶持微弱的燕國,一舉拿下齊國七十餘城:此二人,皆是濟世之才。

諸葛亮爲啥有如此一比呢?只是說說而已嗎?當然不是。這是向外界傳遞的一個信號,告知天下人,我的才華可以與古代大賢管仲樂毅相提並論,有能力輔佐仁道明主匡扶宇宙,一統天下的雄心大志。

這就說明了諸葛亮有出山創業的想法,一方面當時的天下,諸侯割據,民不聊生,也沒有諸葛亮認可的仁道明主。另一方面就是他的大智慧了,明明是想出山做一番大事業,但是卻欲擒故縱,希望有明主來請,這和自己去求,去毛遂自薦的含金量是截然不同的。

恰在此時,大漢皇叔劉備馬跳潭溪,巧遇水鏡先生(諸葛亮最好的朋友),談話間,水鏡先生告知劉備,之所以到現在還無立錐之地,是因爲你身邊無能人,並說伏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他們皆當世奇才,可與管仲樂毅媲美,自此劉備心裏對伏龍鳳雛就惦記上了。

後來,徐庶走馬薦諸葛,劉關張頂嚴寒,冒酷暑不辭辛苦,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劉備興奮的總說,我得孔明先生是如魚得水。當然大家也知道,諸葛亮受到了劉備的信任和重用,最終歷盡艱辛萬苦,建立了蜀漢政權。

魯肅請諸葛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率八十三萬大軍,大敗劉備,進軍江東。孫權不知曹操軍力虛實,無法確定是戰是和,故此派魯肅到江夏劉備大營探聽消息,再做抉擇。

此時的劉備大傷元氣,只好寄居於江夏劉琦之處,與諸葛亮商量下一步的打算。諸葛亮說我們現在唯一的辦法是聯合孫權,纔有可能殺退曹操。

劉備苦笑了幾聲,自語道:“人都喜歡錦上添花,以孫權的實力,他怎麼可能與我聯合呢?”

諸葛亮道:“主公勿憂,今曹操帶甲百萬,虎踞江東,江東自會派人來江夏探聽虛實,我可與來人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使其雙方互相廝殺,主公自可坐收漁翁之利。”

恰在此時魯肅來到江夏,雙方探討了曹兵的情況,並邀請諸葛亮去江東與孫權進一步商討,如何對抗曹操。

諸葛亮看着魯肅說:“子敬,我家主公與孫將軍少有來往,我去了怕是浪費口舌,達不成什麼具體事宜。”

魯肅說:“先生之兄,在江東爲參謀,也盼着與您一敘離別之誼。”

此時劉備說:“子敬,孔明先生去不得,他是我的老師,有事我還要時時請教呢。”當然這句話是諸葛亮事先安排好的說詞。

可魯肅堅持邀請,諸葛亮只好說:“主公,子敬既然如此誠心,我就去一趟吧?幾天就回。”劉備才悻悻的同意了。

智激周瑜

諸葛亮同魯肅來到江東,舌戰羣儒並說服孫權,達成孫劉聯盟,共同抗曹。但孔明也知道,只說服孫權還不行,還要說服江東水軍大都督周瑜。

次日,魯肅帶諸葛亮去見周瑜。周瑜何等人,智勇兼備,文武全才,他知道諸葛亮此次江東之行,就是爲了聯合東吳,共同抗擊曹操。於是有意難爲一下諸葛亮,想讓諸葛亮當面乞求江東幫助劉備。

於是周瑜對孔明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軍隊勢大,又出師有名,我等戰必敗,降則安。所以我決定,明日見孫將軍,定會遣使納降。”

孔明說:“公瑾主意是想降操,我覺得也是合理的,因爲曹操極會用兵,天下恐怕無人能抵擋的了他。這樣公瑾和子敬還能保全家眷,絕對可行。”

魯肅大怒說:“孔明先生,你昨天怎麼和我家主公說的,怎麼今天又說投降呢?”

孔明說:“不降也可以,只要在江東尋得兩人,送與曹操,百萬甲兵,頃刻皆退。”

周瑜說:“孔明先生,是哪二位,他們姓字名誰?”

孔明說:“我在隆中時,聽說曹操修了一座銅雀臺,及其華麗。廣選天下美女,特別是想把江東喬公的兩個女兒,長女大喬,次女小喬,接往銅雀臺,以樂晚年。”

周瑜說:“孔明先生所說,有何爲證?”

孔明說:“曹操幼子曹植,下筆成文,名曰《銅雀臺賦》。發誓要爲曹操尋得二女。”

周瑜說:“諸葛先生,此賦你可記得,不妨一誦。”

孔明說:“既然都督想聽,我試着讀給你聽”

《銅雀臺賦》雲:

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

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闕乎太清。

立中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

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

攬二喬於東南兮,樂朝夕之與共。

俯皇都之宏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羣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

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

天雲垣其既立兮,家願得乎雙逞,

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

惟桓文之爲盛兮,豈足方乎聖明?

休矣!美矣!惠澤遠揚。

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

永貴尊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皇。

御龍兮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

恩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

願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

此刻魯肅急壞了,忙說:“孔明先生,別說了,此二女大喬是孫策將軍的夫人,小喬是周都督的夫人。”

孔明忙站起來說:“罪過,罪過,我不知如此,都督恕罪。”

此時的周瑜氣的渾身發抖,臉色鐵青。站起來說:“老賊欺吾太甚,我與曹操不共戴天,孔明先生助我破曹。”

明明是孔明求周瑜一同抗曹,怎麼又成了周瑜求孔明瞭,這就是智慧。

結束語

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以他在小說中的才智,恐怕在現實生活中,是找不出這樣一位大智大勇,料事如神的人來。但是我們卻可以在他的身上學到一些有利於我們爲人處世的道理。

一、善於推銷自己,因爲現今的社會早已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時代了。而諸葛亮在一千七八百年前,運用自己良好的人格口碑,成功的將自己推銷了出去,還是總裁親自登門拜請。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高超的自薦智慧。

二、把握機會,據說,不管是窮人還是富人,一生有7次機會,每隔7年一次。大概22歲以後機會開始出現,經過50年的時間,75歲以後就不會有什麼機會了。

此次諸葛亮輔佐劉備在最艱難、最有可能破產的時候,恰巧江東魯肅來江夏探聽曹軍虛實,孔明成功抓住求人卻被人求的智慧,到江東聯合孫權一舉破曹,爲蜀漢立下了不世之功。

三、隨機應變的能力,大才要有學問,還要活學活用,更要舉一反三。這些在諸葛亮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原本週瑜是想讓諸葛亮說出,此次來江東是求孫權共同抗曹。然而諸葛亮巧用《銅雀臺賦》中關於二喬的曲解,令周瑜轉而求諸葛亮或者說劉備聯合破曹,這就是學問,這就是智慧。

總之人要有貨真價實的才華,真實的把握能力,靈活的應對思維,否則推銷出去的自己就是空中的樓閣,雨後的彩虹,華而不實。最後也浪費了自己的年華和生命。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評書《三國演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