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高效消融 1小时手术治疗阵发性房颤

■廖木兴/图

中国房颤日:

6月6日是“中国房颤日”。房颤——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我国是房颤大国,房颤病人约有100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患病率急剧增高,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10%。专家指出,房颤会增加包括脑卒中、心衰、心梗、痴呆等疾病的风险,房颤的治疗中,导管射频消融占有重要位置,而AI技术下的高效消融,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各种并发症。

■新快报记者 梁瑜

房颤增加脑卒中、心衰、心梗、痴呆风险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林晓圳副主任医师介绍,房颤的症状有很多种,如心悸(感到心跳紊乱或心跳加快)、乏力(体力疲乏或劳累)、眩晕(头晕眼花或昏倒)、胸部不适(疼痛、压迫或者不舒服)、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等。有很多房颤是没有任何症状,但危害仍然存在,所以又称为“隐形杀手”!

此外,房颤还会增加以下疾病的风险:

一是脑卒中及血栓栓塞。房颤持续48小时以上,就有可能导致血栓。房颤患者脑栓塞的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5倍,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死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房颤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约20%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归因于房颤。

二是心衰。房颤让患者心衰风险增加三倍。

三是心肌梗死。房颤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两倍。

四是认知功能下降。房颤增加认知功能下降、痴呆、阿尔兹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风险,死亡率增加近两倍。

AI技术高效消融治房颤是导管射频消融新技术

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服用抗凝药、导管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术等。林晓圳表示,循证医学数据表明: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有效率可达到90%。目前导管射频消融术是阵发性房颤一线治疗方案,采用微创介入手术,患者全程清醒,还有不开胸、伤口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结合AI技术高效消融,采用高功率短时间进行消融,手术时间缩短至1小时左右,术后8小时即可下床活动,2-3天即可出院。

林晓圳介绍,AI技术(Ablation Index)是辅助术者将房颤手术消融程度“数字化“的“人工智能大脑”,整合消融时的压力、功率及时间等参数,量化消融损伤程度。AI通过三维系统可以精确建立心脏模型,个性化量化消融,并在三维标测的精准定位下根据AI指导的消融目标值进行逐点消融。在AI的客观指导下,每点消融损伤更加精准,避免过度损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但是,并非所有术者都能使用AI操作房颤消融手术。林晓圳是广东省内首批获得AI认证的专家,在省内率先运用AI指导下高效消融技术。

Tips

高效消融VS传统消融:

手术时间缩短,安全性有效性提高

林晓圳通过手术时间、安全性、有效性、患者体验将高效消融与传统消融进行了比较:

一、手术时间缩短:传统消融采用的功率为30W-35W,每点消融时间约20-30秒,高效消融是在AI指导下采用高功率45W-50W,每点消融时间10-15秒,比传统的房颤消融缩短了一半的手术时间。传统消融阵发房颤手术大约需要2小时,而高效消融阵发房颤大约只需要1小时。

二、手术安全性提高:根据国内外研究报道,采用高功率短时间消融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反而可以避免消融过深导致相邻组织损伤。目前广医二院结合最新ST SF导管进行消融,能均匀冷却导管头端温度,减少术中盐水用量,更进一步降低心脏穿孔及心衰风险。

三、手术有效性提高:根据AI值判断消融程度,针对不同病人及不同心脏部位采用不同的AI值,确保消融的连续及透壁性实现持久性肺静脉隔离,手术成功率达到90%。

四、患者体验更佳:高效消融放电时间短,常在患者感受到疼痛之前即已完成单点消融,减轻患者术中疼痛不适情况。而且,总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减轻患者长时间手术不适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