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波拉是美國著名兵棋專家,有30多年的專業兵棋推演經驗,他出版的著作《兵棋推演藝術》被譽爲兵棋設計者的“聖經”。就哪些兵棋適合在家推演,他推薦了“拿破崙-滑鐵盧戰役”(2013年第四版):

兵棋背景

1815年6月18日,軍事歷史上最具決定性的戰鬥之一在布魯塞爾東南20英里的比利時戰場上打響。在短短100天時間內,拿破崙從流放地厄爾巴島返回法國,重新奪取政權,並迅速集結軍隊,擊敗了準備入侵法國的英普聯軍。

拿破崙於6月15日開始攻打比利時,16日在林尼戰役中擊潰普軍,追擊逃跑普軍一天後,與惠靈頓指揮的英軍和荷軍相遇。惠靈頓在滑鐵盧戰役中,憑藉出色的防禦策略和普魯士部隊的及時增援擊敗了法國軍隊,永遠終結了拿破崙的軍事野心。

兵棋亮點比利時南部彩色地圖;木塊算子,能毫不費力地展現戰爭迷霧效果;適合兩到三名對陣員推演。三名對陣員推演時,盟軍方包括兩名對陣員分別代表英軍和普軍,同時要使用一些專門規則。

彼得·波拉評價

該兵棋相對簡單,參戰軍事單位用木塊(而非紙板)算子表示。雙方對陣員在交鋒前無法瞭解對方單位的真實身份,這種設計方法將不確定性和欺騙性引入到了推演中。

此外木塊的使用,一方面能表現單位在戰鬥中力量的逐漸消耗,另一方面能夠防止對手瞭解哪些單位的損耗最大。

該兵棋系統的第三大特點是使用點對點機動方法。單位在道路連接的位置之間機動。對陣員在一個回合內將單位從一個城鎮機動到另一個城鎮的數量,受道路承受能力限制。

“拿破崙-滑鐵盧戰役”,是少數真正在在設計上實現革新的兵棋,其衍生出了全新的木塊兵棋類型。

專業對陣員可以利用該兵棋學習很多知識。也許最重要的是,能瞭解信息減少造成的對陣員視角的根本變化。儘管這不是完全的“戰爭迷霧”,但它至少是模糊的。兵棋的革命性創新也值得借鑑。它徹底改變了將紙板算子放在六角格上雙方均可見這種舊模型範式。

即使在今天,如果有人認爲“你先走我後走”這種開放推演系統不現實(儘管通常過於誇大),而雙盲和同時推演過於逼真,想在兩者間尋求平衡,那麼木塊兵棋模型能極大引起他們的興趣。

更不用說它能激發對陣員爲獲得勝利制定戰略方法,並將其轉化爲有效的行動計劃,給對陣員帶來最基本的綜合體驗。

即使沒有裁判,對陣員也能面對面推演該兵棋,甚至是創建更多的戰爭迷霧。他們也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或消息由裁判管理推演過程。但美中不足的是,目前還沒有專門用於該兵棋的線上自動推演資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