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六大知名的財團,分別是三菱、三井、住友、富士、三和、勸銀。這幾個來頭都不小,據不完全統計,日本五十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最少有四十家都隸屬於六大財團,他們控制着石油、電氣、汽車、飛機制造、化工、鐵路等產業。說是“富可敵國”一點也沒有誇張。

而三菱是這些財團中,最具影響力和實力的集團。如果按總資產來算,其實早已經超過了蘋果公司。

簡單給大家梳理下:三菱(Mitsubish)並不是一家單獨的公司,而是由許多獨立企業組成的團體,是日本最大的企業集團。其總理事會是金耀會,成員主要包括三菱重工、三菱電機、三菱汽車、三菱化學、尼康等實力不俗的公司,三菱的成員公司約有500家。涉及的業務包括、汽車、電子、石油化學、飛機、造船等等,其總資產曾經超過180萬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11萬億元。

三菱集團創始人巖崎彌太郎在1870年的時候,接手了日本官方經營的長崎造船廠,從事船運業,並改名爲“三菱商會”。在此後不久,公司開始涉足採礦、造船、鋼鐵、電氣設備及房地產等諸多領域,在日本工業現代化的過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19世紀90年代,三菱在衆多領域的根基上組建了合資公司。此舉意味着三菱集團正式確立,拉開其走向輝煌的序幕。這個時期,三菱實行家族獨資的經營模式,實現了內部資金的快速積累。

很快,三菱迎來新一任掌門人小彌太。他上任之後,開始實施事業部制。實現了將廣泛的多種經營業務加以統一管理和集中控制,集團獲得了更好的發展和成長。

三菱發展最快速的時候,是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在世界動盪期間迅速擴張規模,成長爲一個龐然大物。後來日本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三菱自然而然被迫拆分,巖崎家族的大部分財產更是被沒收。一時間,集團的發展跌入谷底。

不過,無論是三菱的事業還是技術和人才的根基都在,並沒有受到毀滅性打擊。因此,分拆後的三菱系企業在金耀會的推動下,着手組建了新的企業。到50年代中期,三菱已經形成完整的企業集團。

需要注意的是,新的三菱集團和原來的家族企業有着本質上的區別。新的三菱集團各成員企業之間只是一種橫向聯合,主要是爲了相互提攜業務。各大成員企業間不存在上下支配關係,是較爲鬆散的聯合體。

三菱系的許多企業,在此後的發展過程中,不僅成長爲日本國內排行靠前的企業。在海外經營上也取得了優秀的成績,通過不斷拓展成長爲世界級公司。根據瞭解,80年代三菱系在海外進行了大量收購,引起全球關注。其中,最令人震驚的莫過於三菱地產買下了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大樓。

除此之外,三菱重工、三菱電機、三菱汽車、尼康等企業憑藉在技術方面的創新,加上國際化的經營,活躍在全世界消費者視線中。三菱在華有很多合資公司,包括電機、汽車、家電,化工等等。直到現在三菱系企業,仍是日本最強有力的名牌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