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湖南省人民医院骨科医学中心骨五科主任医师 贺学军

36岁的赵女士是个精致的女人,平日里最喜欢用裙子搭配高跟鞋,特别是尖头的细高跟鞋。“怀孕的时候我也没有放弃穿高跟鞋,就是换成了矮一点的粗跟。”赵女士告诉记者。但是,美丽要付出代价。长期穿高跟鞋让赵女士的大脚趾逐渐变形,凸起的骨头不单影响美观,还红肿疼痛,最后到医院接受了手术矫形。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许多长期穿高鞋的女性,大脚趾向外鼓出了一截,甚至与第二趾交叉、重叠,这在医学上称为“踇外翻”,也就是俗称的“大脚骨”。

什么是“大脚骨”?

“大脚骨”是踇趾向足外侧偏斜超过正常生理范围(超过15°)的一种足部畸形,是前足最常见的病变之一,俗称大脚骨、大觚拐、苦骨脚。

“大脚骨”的主要表现

“大脚骨”主要表现为踇趾疼痛畸形,有时伴有踇趾与第2趾叠趾、足底胼胝、鸡眼,还可造成前足变宽、足横弓塌陷,站立行走很容易疲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大脚骨”产生的原因?

“大脚骨”80%见于女性,这与女性常穿高跟鞋有很大关系。但出现“大脚骨”的因素有很多,包括:

1、遗传:大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20%患者20岁以前就发生踇外翻畸形。

2、穿鞋:因长期穿窄小、高跟的鞋,行走时全身的重量落于足前端,对脚趾造成挤压,踇趾会因为身体重量压迫逐渐变形。

3、足的结构异常:如扁平足、第1跖骨过长。

4、创伤:踇展肌及内侧关节囊的损伤,造成关节肌力不平衡,引起踇外翻。

5、全身性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

“大脚骨”要引起重视

医学上踇外翻的分度较为复杂,患者可以根据外翻度数进行简单的自检区分。大脚趾外偏在15°~30°是轻度,30°~40°是中度,40°以上是重度。

踇外翻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导致足部跖骨凸起、红肿、疼痛;病情加重时会顶起第二脚趾,形成交叉趾,同时使第二趾骨下移,使患者感到脚底疼痛,长期摩擦受力而产生大量胼胝,俗称老茧。

“大脚骨”的治疗方法

1、保守治疗:

减轻局部压力,穿宽松鞋(大头鞋、摇摇鞋),避免穿尖头高跟鞋。

(1)消肿止痛,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对于已形成踇囊炎的患者,可以理疗,局部使用消炎镇痛药物。

(2)使用矫形支具、保护套。(拇囊炎保护套、单趾趾夹、双趾趾夹、管状足趾保护套、足趾分隔垫(轻度拇外翻)、五趾袜、拇外翻矫形器)。

2、手术治疗是目前纠正踇外翻的最佳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目的:缓解疼痛、改善生活质量、纠正畸形、恢复足的外观。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无法缓解疼痛、足趾变形严重的中晚期患者建议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大脚骨”

“大脚骨”预防的第一步就是选择一双合适的鞋:

1、鞋子内部一定要有相对大的活动空间,尤其是尖尖的夹脚的鞋尽量少穿;

2、在鞋内放前足减压垫、足底硅胶垫或减压鞋垫;

3、踇趾向内侧牵拉功能锻炼,休息的时候,脚尖轻轻翘起,活动活动小腿;

4、避免过久站立行走,每日热水泡脚,锻炼足底肌肉、肌腱力量。

初审:袁志宏

终审:罗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