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帝網 樂天 6月9日報道

爲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順應疫後產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需求,東湖高新區出臺《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加快發展在線新經濟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共計20條,提出東湖高新區將聚焦發展在線教育服務、在線文娛、在線醫療、新零售、智能出行、在線研發設計六大特色領域。

《意見》稱,到2025年初步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將東湖高新區建設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特別是光谷在線新經濟的規模將超過3000億元,同時培育引進一批在線新經濟市場主體,推出百個應用場景。

《意見》還提出建設光谷“城市大腦”、舉辦“光谷新經濟應用場景交易行”、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設立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引導基金、統籌設立財政專項資金、探索建立免罰清單等容錯監管方式等創新發展舉措。

據悉,在線新經濟是藉助人工智能、5G、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現代生產製造、商務金融、文娛消費、教育健康、流通出行等深度融合。

以下爲《意見》全文——

一、樹立數字化思維

1. 建設光谷“城市大腦”,全面提升光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智能產業及未來產業(腦科學、區塊鏈、量子信息)等“3+X”重點產業數字化水平,聚焦發展在線教育服務、在線文娛、在線醫療、新零售、智能出行、在線研發設計等六大特色領域,以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據開放、示範應用、場景賦能、園區建設爲突破口,加快引進培育一批互聯網+在線新經濟企業,營造富有活力的在線新經濟創新發展生態,在區域產業數字化轉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二、明確三大目標

2. 到2025年,東湖高新區初步實現產業數字化轉型,爭創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核心區,將東湖高新區建設成爲具有國際影響力、國內一流的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具體目標是:

打造三千億產業集羣。在線新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形成在線教育服務、在線文娛、在線醫療等一批特色千億產業,新零售、智能出行、在線研發設計等一批新興成長領域蓬勃發展。

建設十百千企業梯隊。培育引進一批在線新經濟市場主體,新培育10家獨角獸企業、300家以上的瞪羚企業和2000家相關領域創業企業,企業聚集效應不斷凸顯。

推出百個應用場景。打造100個典型應用場景,建設10個重大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形成較爲完善的數據、人才、資金等在線新經濟要素體系和富有活力的產業發展生態。

三、聚焦六個特色領域

3. 優化發展在線教育服務

加強教育專網、教育雲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物聯網、雲計算、虛擬現實等技術在教育領域的規模化應用。鼓勵在線教育企業與學校開展合作,培育優質在線教育資源。

支持在線教育企業國際化發展,拓寬在線教育方向,打造親子教育、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學歷教育、語言培訓、職業技能培訓等在線教育體系。創辦具有全國行業頂級水平的“中國在線教育服務產業光谷峯會”,全力打造全國在線教育服務產業第一高地品牌。

4. 創新發展在線文娛

深入探索“直播+”模式,推進直播內容從泛娛樂向監護類、公共事業類、大型活動類拓展。進一步推動短視頻、動漫電競、網遊手遊、網絡文學等領域發展,支持線上比賽、在線健身等新業態發展,培育100個在線文娛品牌產品。

支持5G、VR/AR、人工智能等領域技術成果服務應用於在線文娛內容生產。做大斗魚直播節、中國遊戲節等品牌活動,建設文娛體驗中心,豐富雲體驗、雲競技等體驗項目。

5. 提升發展在線醫療

支持大型醫藥企業、醫院等相關機構打造在線醫療平臺,提供就醫複診、健康諮詢、健康管理、家庭醫生等各類服務。積極推廣基於5G技術的遠程會診、遠程手術等遠程醫療應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在疾病診斷、藥物研發、海量數據處理等領域創新應用。推進跨層級的醫療數據共享應用,實現醫學檢查結果互聯互通互認。

6. 拓展發展新零售

大力發展直播電商、網紅電商、體驗消費、近場零售、社區電商、無人零售等非接觸經濟新業態新模式。推動人臉識別、智能支付等人工智能技術在購物、餐飲等領域的應用。打造一批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示範街區,開展智慧型、便利型、全覆蓋的社區便利服務。推進無人車、無人機、智能貨櫃、保溫外賣櫃等無接觸配送工具應用。

7. 大力發展智能出行

鼓勵互聯網、人工智能企業與汽車製造企業合作,支持視覺系統、北斗高精度定位、車載雷達、無人駕駛及智能管理控制系統等創新成果產業化。

加快建設新能源車智能充電樁,推進“人-車-路-雲”協同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新型智慧出行服務鏈。開展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研發試驗及試點應用,加大市場推廣和場景示範探索力度。

8. 加快發展在線研發設計

鼓勵企業開展網絡協同研發設計,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新技術在研發設計中應用。支持開展各類衆創、衆智、衆包、衆設的線上創作活動,鼓勵發展各種形態的開發者社區。推動在線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促進知識共享、成果轉化、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

同時,支持人工智能、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智能交互技術,與檢驗檢測、節能環保、金融、物流、養老托育等深入融合,積極培育在線金融服務、在線展覽展示、遠程辦公、共享員工、智能環保、全時空專業化物流、無接觸服務、 “宅經濟”等新業態。

四、培育一流在線新經濟企業

9. 引進培育一批頭部企業

引進一批全國電子信息百強、軟件百強、互聯網百強企業總部(研發總部、區域總部),打造光谷第二總部集聚區。

支持行業領軍企業、互聯網平臺企業向數字化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推進智能交互技術、行業平臺、軟硬件產品集成應用。支持企業積極參與湖北省“萬企上雲”工程,推動工業企業將生產業務系統、設備向雲端遷移,打造一批上雲標杆企業,推動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10. 打造多層次遞進式企業梯隊

聚焦在線新經濟重點領域,建立重點企業培育庫,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技術水平高、發展潛力大的領軍型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及創業企業。採取獎勵、貸款貼息、購買服務等方式,精準、連續、滾動支持一批擁有核心技術、用戶流量、商業模式的在線新經濟領域創新型頭部企業和領軍企業。

五、打造樣板數字化園區

11. 加快建設光谷“城市大腦”

率先探索“一網統管”,以數字政府建設爲核心,加快推進政務服務數字化,打造“一個數據匯聚中臺、一個統籌調度中心、一套新型基礎設施、一套實施保障機制”光谷“城市大腦”四大支撐體系,建設“宏觀經濟、企業服務、產業地圖、社區治理、城市管理、市民服務”六大模塊,構建形成“善感知、有溫度、會呼吸”的社會治理與運營新格局,推進社會組織形式和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提高服務市民羣衆的能力和水平。

12. 加快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5G基站建設,大力推進工業互聯標識解析頂級節點(武漢)建設運營,率先在光通信、數控機牀、生物醫藥等行業建設一批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加快推進騰龍光谷數據中心、武漢超雲計算中心等數據中心,智能網聯汽車花山區域開放測試路段,智能充電樁等建設。

13. 打造多元開放應用場景

舉辦“光谷新經濟應用場景交易會”,定期發佈場景機會清單,鼓勵企業構建智能製造、無人工廠、無人駕駛測試場、智能社區等應用場景,參與智慧光谷建設。以政府採購等形式爲抓手,以各產業園區、街道辦爲依託,打造智慧園區、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建築、智慧環保等試點示範,全力支持生產製造、生產服務、民生服務、城市治理等領域應用場景創新與推廣。

14. 推進特色產業園建設

規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在線教育產業園、科技金融產業園、硅谷小鎮等一批特色鮮明、功能錯位、相對集聚的專業園區,建設行業共性平臺,集聚相關服務資源,打造集平臺、技術、應用於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加快企業孵化培育和產業規模化發展,探索麪向在線新經濟企業管理的新模式,打造國內在線新經濟培育新標杆。

六、營造活力產業生態

15. 強化數據共享開放與創新應用

加快建設集人口庫、法人庫、空間地理庫、電子證照庫、社會信用庫等於一體的公共數據匯聚中臺,建立跨部門數據開放共享工作協調機制,推動公共數據規範有序開放。探索設立“沙箱”監管模式,構建政務、交通、教育、城市管理、醫療等領域規範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推動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蓬勃發展。

16. 加強創新型人才引進培養

瞄準在線新經濟重點領域,運用獵頭思維,加快引進一批產業領軍人才、技術領軍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探索多元化校企聯合培養模式,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在線新經濟相關定製班及專業,加強融合型、實用型人才培養。

17.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設立首期規模10億元的光谷數字經濟產業引導基金,發揮財政資金放大效應,廣泛吸引社會資本合作,在數字經濟領域形成總規模100億元以上的產業基金羣,營造投資光谷在線新經濟企業的良好環境。探索供應鏈金融、雲量貸等科技金融新模式,鼓勵在線新經濟領域高成長性創新企業優先在科創板上市融資。

七、強化三大保障措施

18.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東湖高新區主要領導任組長的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科創局,統籌各部門力量,全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在線新經濟發展工作。設立數字經濟專家委員會,爲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在線新經濟發展提供諮詢服務支撐。

19. 強化資金支持

每年統籌安排不低於2億元財政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企業數字化轉型、在線新經濟企業培育、多元開放應用場景打造、特色產業園區建設等。對符合投資範圍的在線新經濟企業及重大項目,加大投融資支持力度。

20. 實施包容審慎監管

探索建立免罰清單等容錯監管方式。放寬融合性產品和服務准入門檻,只要不違反法律法規,均應允許相關市場主體進入,允許試錯、寬容失敗,創新新型跨界產品和服務審批制度,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爲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