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亞新材IPO:高新技術企業資格難保 重點產品仍“飄在天上”

《雲創財經》 文 / 安生

據上交所科創板上市委員會公告,南亞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亞新材”)將於2020年6月10日上午9時接受上交所發審委的首發審覈。

南亞新材成立於2000年6月,由銀鷹電器與香港大元共同出資210.00萬美元設立。南亞新材實際控制人爲包秀銀家族。據招股書披露,南亞新材的主營業務系覆銅板和粘結片等複合材料及其製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

通過相關信息及招股書披露內容,《雲創財經》研究員注意到,南亞新材的科創屬性嚴重不足,尤其是其對研發上的投入非常“吝嗇”,導致其是否能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複審都尚存疑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南亞新材的重點產品高頻高速產品還未進入產業化階段,最終投入市場尚需要6-12個月左右的新產品導入期,然而隨着國內5G建設已經進入加速期,而南亞新材的產品尚未產業化,失去了這一覆銅板下游主要增量市場的南亞新材又將何去何從?

研發投入“吝嗇” 高新技術企業資格難保

據招股書披露,南亞新材2017年至2019年的研發投入分別爲5043.70萬元、5954.04萬元和6706.70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研發費用率)分別爲3.08%、3.24%和3.81%。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我們再來看看同行業可比公司的數據,根據各可比公司披露的年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生益科技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爲4.57%、4.41%、4.36%;金安國紀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爲4.27%、4.37%、3.92%,行業平均研發費用率分別爲4.72%、4.4%、3.83%。由此可見,南亞新材的研發費用率低於行業平均費用率,在可比公司中也處於墊底的水平。

而對於南亞新材在人員上的配備,截止至2019年末,南亞新材共有員工1003人,其中研發人員僅僅87人,佔員工人數8.67%。而本科以上學歷的員工僅80人,我們可以想象一下,本科以上學歷的員工連研發技術人員都覆蓋不了,更何況公司還有其他管理人員,也就是說,在研發人員中都有部分人員沒有達到本科學歷。

南亞新材所處的覆銅板行業屬於技術密集型行業,對研發生產的企業技術要求非常高,需要企業不斷積累經驗,持續且專注的研發投入才能在該行業內脫穎而出。並且根據技術資料顯示,我國的覆銅板行業與國際領先的企業尚存在不小的差距,技術研發環境與國外相比更加嚴峻,而南亞新材不論是在資金投入上還是在人員配備上與競爭對手相比都處於劣勢,在此“內憂外患”之下,南亞新材能否“突出重圍”尚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並且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南亞新材在研發上的投入甚至低至能否通過高新技術企業的複審都存在疑問。根據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財政局、上海市國家稅務局、上海市地方稅務局聯合簽發的編號GR201731000815高新技術企業證書顯示,南亞新材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自2017年10月23日取得,有效期3年,也就是說今年南亞新材就要進行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複審。

雲創財經研究員經查閱高新技術企業相關資料得知,從今年開始高新技術企業資格的評定日趨嚴格,其中對於研發的投入要求爲,最近一年收入在2億元之上的企業,研發費用要求佔比在3%以上;科技人員佔職工總數不低於10%,然而南亞新材研發人員佔比方面不符合相關標準,研發費用率也只是剛剛踩線勉強達標,由此可見,南亞新材能否通過高技術企業的複審也是新多吉少。

重點產品尚未投產 或錯失5G行業增量市場

對於覆銅板行業,目前國際上已形成較爲固定的市場格局,前二十名廠商大部分爲歐美、日本和臺灣廠商,而國內的市場份額還不到20%。受限於資金實力、技術研發能力,國內企業與國際上的領先企業尚存在加大的差距。

隨着5G技術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國內三大運營商5G基站集中採購最近全部完成,按照規劃,今年將建設55萬個基站。對於5G通信技術,通信技術“高頻高速化”的核心就是高頻高速覆銅板,而我們注意到,南亞新材的高頻高速產品尚未產業化,僅僅實現了少量銷售收入,如需全面進入市場,在通過終端客戶認證後,通常還需要6-12個月左右的新產品導入期。

目前的5G通信市場已經進入了加速期,而南亞新材的重點產品還處於尷尬的試製階段,面對如此尷尬的局面,南亞新材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通信領域高頻高速板這一覆銅板下游主要的增量市場的蛋糕被瓜分殆盡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