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退休政策爲男性60歲、女性工人50週歲,女性幹部55歲退休。

但隨着社會老齡化嚴重,退休政策也在不斷修改,退休年齡延長。在我們身邊,很多50週歲左右的人往往非常期盼退休,你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通過心理學家的研究與發現,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生理機能下降

人在50歲的時候,各項生理機能開始下降。年齡的增大使體力下降,大腦運轉變慢。

大家會逐漸感受到衰老感,處理工作的時候也往往力不從心。

在年輕的時候我們能跟上工作的節奏,但50歲的時候,大腦對新鮮事物的認知逐漸降低,處理外界事物能力變弱,速度變慢。

在工作中也常常丟三落四,顧頭不顧尾,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遭到上司的批評。

工作強度大會讓其感到焦慮和緊張,增加心理壓力。

對於年輕人來講,工作充滿了活力,他們可以在工作中得到晉升,取得能力的加強。年長的人可以直觀感到自己不如年輕的人,這對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造成一定的打擊,產生挫敗感。

二、五十歲,活得更通透

人到50歲的時候,就變成了傳統意義上的上有老下有小的階段。

孔子曰,五十而知天命。

在50歲左右,人生已經完成了一大半,格局已經定格,我們的成就和獲得的榮譽大致止步於此。在50歲以後的時光裏,我們很難再去在一件事上取得突破和成功。

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束縛,20歲到40歲中是人們家庭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最強的時候。但50歲的人在工作中的能力下降,往往把重心轉移到了家庭裏。

此時的他們已經取得了自己的人生成就,他們更認爲享受天倫之樂極其重要。

反而在對待金錢名利、個人榮辱已經淡然。

很多人認爲在50歲前取得的成就已經是一生的成就,所以在50歲之後他們不會再過多的奮鬥,更希望自己能頤養天年。到了人生的下半場時,對於曾經放不下的事情也放下了。

年過半百飽經風霜,沉浮的心也就安定了下來,此時他們更想善始善終、退居後線讓自己輕鬆一點。

三、家庭的吸引力

在很多家庭中,50歲的人的後代已經有一部分的經濟能力來承擔家庭責任。相對來講,他們的經濟壓力相對來講不會那麼大。

後代的後代都已經出生,面對自己的孫子孫女他們感到格外的親切。“隔輩親”就是如此。

他們不僅從孫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兒女小時候的模樣,勾起自己的回憶,是一種情感的寄託,更爲新生命的誕生感到欣喜。

新生命的誕生彌補了他們內心的空虛,他們將自己的注意力更多的轉移到孫子孫女身上來。

通常來講,30歲的時候人工作壓力巨大,忙於掙錢,很難對孩子有着完善的陪伴與照顧,此時爺爺奶奶就會挑起這個大梁。

50歲左右的人剛好閒下來,在哺育孫女孫子的過程中他們找到了自我另一個價值感,所以他們渴望退休。

這不僅有生理心理的基礎,也是對中國社會傳統文化的一種迎合。

但不同的是,孔子所謂的五十知天命,是因爲古代人的壽命普遍較短,古代的人到了50歲的時候,已經是垂暮之年了,在此時他們有更多的感慨。

而現代醫學飛速發展,在21世紀的今天,人的壽命有着大幅度的延伸。過去50歲可能已經算是老年人了,在今天也可稱爲“壯年之暮”,還有着相當可觀的精力。

我們不能被傳統認知而束縛,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終其一生,人都是在發展的。生命的長度與高度不需要與年齡劃上等號。

在50歲的時候我們心智更成熟、擁有更多的社會經驗。

如果在此時你有很多願望還未達成,有很多事情還想去做時,就隨心去做吧。不要因爲年齡而束縛了自我的發展。

夢想與年齡無關,人這一輩子來到世上,便就該痛痛快快的活一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