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這部電視劇我反覆看了許多遍,每次都會有一些新的感悟,尤其是關於生活、感情、事業的一些道理,時至今日,仍很受用。

其實古往今來,很多道理本就相通,女人應該獨立自強才能獲得幸福,遇到不好的婚姻要及時止損,爲人要謙遜善良,但也要有鋒芒......這些,都是許許多多人在成長的過程中一點點積累得來。

作爲成年人,想要少走彎路,就要多看看別人在遇到相同的問題時是怎樣做的,我覺得《知否》中的這些道理,就值得我們反覆揣摩,認真學習。

已入窮巷,當及時止損

明蘭和祖母一同回到宥陽老家時,見到了自己的堂姐淑蘭被夫家欺負。

淑蘭的丈夫孫秀才沒什麼真本事但脾氣大得很,淑蘭嫁給他的時候,從孃家帶去了那麼多嫁妝,也算是低嫁,可他並不珍惜,拿着淑蘭的錢到處揮霍,納了許多小妾仍不滿足,還沉迷於花街柳巷。

因爲盛家有祖訓,絕不能與青樓女子共侍一夫,所以淑蘭堅決不同意讓這個青樓女子進門,孫秀才就對她打罵甚至動手。

淑蘭實在沒有辦法纔對家裏人說了這件事,家人非常糾結,如果淑蘭不同意就要被休,以後自己名聲不好聽,說不定還會影響妹妹品蘭的婚姻,但如果同意了,又實在是不甘心。

其實之前淑蘭也總是被孫秀才一家人給折磨,可每次遇到問題她父母的處理方式就是給孫家送兩個鋪子過去,以錢財討好,期待他們可以善待自己的女兒。

可是這樣的辦法讓孫秀才一家變本加厲,這一次,就走到了錢都無法解決問題的境況。

明蘭實在是聽不下去,說了這樣一番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那孫秀才若無殺身之禍,滅頂之災,萬萬不會改他那個脾氣,淑蘭姐姐一步走錯,已入窮巷。既入窮巷,就該及時掉頭纔是,不可等一世消磨,悔之晚矣啊。”

這樣一番話,對於身在困局中的淑蘭來說,絕對是金玉良言,對許多困頓在不好的婚姻裏的女子來說,也是一個提醒。

其實,很多女人不是不知道自己的婚姻有問題,就是因爲考慮到面子、經濟、孩子、未來等等的問題,無法果敢止損。

就像是淑蘭,她要是離開孫秀才,不管是和離還是被休,勢必都要影響家族的名譽,也會影響其他姐妹的婚姻,就是這個原因,讓她一直隱忍。

可是,我們也必須考慮,這段婚姻是否還有好起來的可能性,如果還有挽回和改變的餘地,自然是不要輕易走出離婚這一步,可如果就如明蘭說的,已入窮巷,無計可施,那麼就一定要早下決心,及時止損。

孫秀才態度強硬,沒有任何讓步的餘地,淑蘭如果繼續糾纏下去,勢必付出更大的代價,與其繼續痛苦消磨,還不如釜底抽薪另博一番天地。

後來,明蘭給淑蘭出了主意,把帶去的傭人全部撤走,還把全部的嫁妝都拿走,不但出了一口惡氣,還讓孫秀才和那個黑心婆婆只能妥協和離。

通過這件事我們也看到,想要活得幸福,自己必須先強大起來,只有你由內而外的強大了,別人纔不敢輕視你和欺負你。

生活是過給自己的,不是過給別人看的

在盛家的四姐妹中,只有如蘭是低嫁。如蘭的丈夫文炎敬本來是父親選來陪墨蘭的,因爲他沒什麼祖蔭,只是個寒門考生,所以被墨蘭母女嫌棄。

可是如蘭看上了文炎敬的人品以及對自己的用心,不惜用絕食來拒絕嫁入侯府。她不在乎別人怎麼看,只想愛己所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在許多人看來,如蘭是嫁虧了,因爲她是大娘子的嫡女,從小受盡寵愛,可是,如蘭卻絲毫不在意這些。

我倒是覺得,如蘭是個聰明的女子,因爲這世上大多人都會自然地認爲,能夠高嫁的時候只有傻子纔會選擇低嫁,可仔細想想,所有人看到的都是高嫁的風光,卻很少有人能夠想到高嫁背後的心酸。

華蘭身份高貴,可是高嫁後還是被婆婆和丈夫欺負,而墨蘭更是如此,沒過多久就被丈夫厭棄。倒是如蘭,小日子過得舒服愜意,沒那麼多糟心的事情,還能和相愛的人相守一生,這不就是最好的幸福嗎?

當然,不管選擇高嫁還是低嫁,抑或是不嫁,我覺得只要你自己覺得快樂,幸福,這就足夠,千萬不要因爲別人的想法而去左右自己的人生,你的生活是過給自己的,不是給別人看的,就像那句話說的,婚姻就像是鞋子,多麼華麗沒有用,合不合腳,舒不舒服,只有穿着的人才知道。

讀書不是萬能的,但不讀書是萬萬不能的

《知否》的讀書論是全劇中很經典的一個論點,古時候許多人都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可盛家老太太卻不是這樣,她主張讓女孩子們多讀書,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夠明白道理,過好一生。

她說:“不願女子讀書,那是短見。歷朝歷代,哪一個不是從小讀書明理。如果女子讀書真的無用,他們還會讓女兒去受這個罪嗎?”

就是這樣一位睿智的老人家,不但養出了明蘭這樣通透睿智的好姑娘,在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上也都能夠爲大家指點迷津。

就像是盛紘從地方官升職入汴京,卻因爲給了個閒職所以悶悶不樂,盛家老太太馬上給他分析了當下的形勢,告訴他現在朝局動盪,這樣的情況下他不用急着站隊,相對安全。

就像是長柏高中,大娘子急着要慶祝,老太太阻止了他們說:“是要鬧得叫京城都知道盛家的兒子中了,是嗎?都在我家書塾唸書,齊小公爺沒中,顧家二郎也沒中,咱們家這樣大張旗鼓地慶祝,是想打齊國公夫婦和顧侯爺的臉嗎?”

就像是康姨母非要把自己家的庶女康兆兒塞進侯府,實則是爲了陷害明蘭和顧廷燁,盛家老太太親自上陣,幫她審問,化解了這場危機。

當別的老太太都還在想着如何和兒媳婦鬥法的時候,盛家老太太卻充當着盛家的幕後軍師,這就是有知識、有格局的人才會做到的事情。

所以說,不管古時候還是現如今,讀書不是萬能的,但不讀書是萬萬不能的,只有多讀書,不斷提升自我,才能夠活好自己的人生,獲得想要的幸福。

面對感情要理智果斷,不將就才能擁有幸福

盛家老太太在年輕的時候有過不怎麼成功的婚姻,所以不到三十歲就守了寡,自那時起,她就看透了感情的那些事,也把自己的經驗都告訴了明蘭。

在盛家老太太的點滴教育下,明蘭面對感情問題時格外通透,雖然在小公爺的事情上,她有過那麼一刻衝動,可是當她發現自己拼盡全力小公爺還是沒能兌現給自己的承諾後,她就決定向前看。

這一點是很多女人都做不到的,因爲女人大多感性脆弱,容易在一條路上走到黑,更容易面對對方的舉棋不定變得優柔寡斷。

就這樣,不但讓自己陷入了無盡的深淵,也會讓幸福一次次和自己擦肩而過。而明蘭這樣付出時不保留,離開時不挽留的性格,也保護了她在感情中能夠少受傷。

而在之後的感情路上,她遇到了很喜歡她的賀弘文,這個男人什麼都好,但就是心太軟,面對着青梅竹馬錶妹的糾纏,總是無法下定決心。

明蘭堅定地對賀弘文說:“我要嫁的郎君,若心裏最要緊的不是我,那我寧肯一輩子不嫁,我也不吞這碗夾生的飯。”

而之後,她又因爲看到了淑蘭的感情,就告訴祖母說:“與人相守,最終依靠的,還是那品性的最低處。淑蘭姐姐嫁的孫秀才,品性最低處是無恥,弘文哥哥的最低處,至多不過是心軟,與人相守幾十年,終究還要看看最低處的那兒,能不能忍得下去。”

明蘭的這些話,讓祖母刮目相看,她覺得那個需要自己時刻提點的小姑娘,真的長大了,也就是這樣的盛明蘭,才能在日後成爲侯府的當家主母,與顧廷燁夫唱婦隨,把日子過得蒸蒸日上。

也許我們這一生無法活成明蘭的模樣,但我們一定要學習她不斷提升自我,讓自己變得獨立強大,面對任何問題是冷靜理智的能力,我覺得這纔是一個女人最好的模樣。

每個人的成長路上,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面對困境時,我們需要想辦法去解決,而不是自怨自艾。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完美的,一定要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夠獲得想要的幸福。

看一部劇,就要從中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我覺得《知否》讓我明白了更多關於生活、感情、事業的道理,今日與君共勉,希望這樣一部好劇也能夠給你的人生帶來一些啓迪。


我是夕言,專欄作者,人不老心也不老的大齡少女,喜歡寫溫暖的文字,做感性的節目,已出版《你的餘生,與我有關》,如果你有故事,記得來找我。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