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被譽爲"天下第一宮",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西鹹新區灃東新城王寺街道。阿房宮始建於秦始皇35年,與萬里長城、秦始皇陵、秦直道並稱爲"秦始皇的四大工程"。

至於爲何要修阿房宮。《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始皇以爲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上林苑中。"

修建阿房宮開始於秦始皇35年,秦始皇去世時,阿房宮尚未修成,秦二世三年阿房宮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國滅亡,前後幾十萬人共計修建5年。

阿房宮向南,正對着秦嶺北麓灃峪口,阿房宮向北,正對渭河。這條南北軸線就是秦都咸陽所定的中軸線,阿房宮所在地正是這條軸線上的最高處。

考古發掘表明,阿房宮只建成了“前殿建築羣”和"上天台建築羣"。其中前殿遺址史載"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經考古發現,前殿佔地880畝,相當於9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

磁石門:《三輔黃圖》記載爲阿房宮前殿之門,門以磁石製造,可以防止行刺者,遺址在今三橋鎮雙樓村。上天台爲阿房宮殿祭祀天神的建築物,遺址在前殿遺址東500米處,周長約310米,高約20米。

"阿城"位於阿房宮前殿夯土臺基之上,是前殿及其附屬建築的外垣城牆,先於前殿而施工。其所處位置,在今大小古城村一代。南宋程大昌《雍錄》記載:阿房宮,未爲屋,先爲城,城成而人爲呼名阿城也”。

阿房宮雖然沒有完全建成,但阿城還是存留了很長時間。《漢書·東方朔傳》載:漢武帝建元三年"舉籍阿城以南……以爲上林苑,屬之南山。"可見"阿城"在西漢中期還依然完整。

阿城因地近長安就往往成爲屯兵的地方。 《十六國春秋》載:苻堅建元二十年(384年),慕容衝佔據阿城。《資治通鑑》載:慕容衝即皇帝位於阿房,改元更始。衝有自得之志,賞罰任情。

隋末,唐太宗李世民入關,自涇陽趨司竹,也曾經屯兵阿城 。顏師古說:"以其牆壁崇厚,故俗爲阿城"。

北宋大臣宋敏求在《長安志》一書中載:"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長安縣西二十里。西、北、東三面有牆,南面無牆,週五裏一百四十步........今悉爲民田",可見到了宋代,阿城已被夷毀。

阿房宮遺址的集中區,北起新軍寨、後圍寨,南至王寺村、和平村北,南北縱長5千米,東以皁河爲界,西迄長安縣小蘇村、紀陽村,橫寬3千米,總共佔地約15平方千米,有大型建築遺址20餘處。

阿房宮遺址現存夯土臺基最大高度在12米之上。其土質純淨密實,夯層清晰而整齊,層厚7-8釐米,風雨2000餘年,保存完好。現在的阿房宮遺址上,建築全無,以苗圃原地地面保護爲主,植被茂盛,未有任何現代建築。

1956年,阿房宮遺址就是省級文保單位。1961年公佈爲第一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1991年被聯合國確定爲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基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