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文文妈妈是一位年轻的新手妈妈,从怀孕到文文现在已经8个多月,妈妈辞去工作一直都是陪伴照顾文文的成长,看着孩子快乐的成长,文文妈妈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对于孩子的成长,妈妈也会用照片和视频记录,前几天妈妈欣喜的发现,不到9个月的孩子竟然能摇摇晃晃的会走了,妈妈忍不住发了个朋友圈炫耀一下,很多朋友都夸奖文文真是太棒了,但是有一个朋友是医生,却发了一个摇头的表情,一副很无奈的样子,说了一句话:孩子太早走路不一定是好事!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家长要知道,孩子能力的培养,必须讲究"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如果违反了生长规律,不但会加重孩子的负担,甚至会影响他们的健康。关于走路,不少家长觉得也应该早开发、早练习,但却忽视超前动作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到底孩子什么时候开始学走路?这并不是绝对的,要看孩子自身的发育情况。不过通常情况下,1岁左右的孩子,只要骨骼发育正常,的确比较适合学习走路。但是,宝宝学走路并非越早越好。

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的生长发育,孩子生长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一般出生后三个月俯卧时,能用手臂撑住抬头,4到6个月的时候会翻身,7到8个月的时候会爬,一岁左右才会站立或者独立行走。也就是说一岁以前的孩子要多让他爬,爬行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好处多多,比如,有助于婴儿的智力开发,因为爬行时经常处于俯卧抬头的姿势,可促进其颈部肌肉的发育,小孩抬头越高视野就越宽阔,从而能促进神经系统,对大脑的发育有帮助。另外,爬行是一个非常好的全身运动,能消耗热量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功能。

其实婴儿时期宝宝的生理特点很特殊,骨骼中的胶质多,但是钙质少,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骨骼比较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的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善,如果过早的让孩子学习走路,身体的重量势必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孩子身体无法有效的支持身体的重量,时间长了就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o型腿,x腿,影响了体型,还容易形成扁平足,特别是胖乎乎的孩子们,更不要过早的学会走路。

同时,家长更不能忽视的是:婴儿出生后视力发育不健全,多数就是“近视眼”,视力还在发育的过程中,如果过早的让孩子学会走路,孩子会因为看不清眼前比较远的东西,就会不自觉的自己努力的调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来注视这个东西,这样时间长了就会使宝宝娇嫩的眼睛产生视觉疲劳,从而来损失损害视力的发育,给孩子埋下近视眼的巨大隐患!因此,家长朋友们,一定不要“拔苗助长”,否则会对宝宝的健康带来一些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