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降雨频繁,降雨过后的积水特别容易孳生蚊虫。蚊虫不但骚扰刺吸人血,影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还是多种传染病的传播媒介,引发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乙型脑炎、疟疾等多种虫媒传染病,近年来其传播的登革热就在全球严重流行,并且快速蔓延。为保障广大居民的健康,应做好重点区域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这里烟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就雨后防蚊虫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要进行环境治理。清除蚊虫孳生地,应及时清理雨后积水,清理街道、居民区及家庭周围的淤泥和垃圾,填平或疏导地面积水,储水容器加盖。要及时清除生活区周围(至少50-100米)的小型积水,将看到的废弃容器(盆、碗、罐、缸等)随手倒置,减少蚊虫孳生地。不用的器皿放置前将内壁洗刷干净,清除可能粘附的蚊卵。露天存放的废旧轮胎等用雨布遮盖,以防积集雨水生蚊。对于池塘、喷泉及景观水体等不易清理的大型水体,可放养金鱼等观赏鱼类,不但可观赏,还可作为蚊子幼虫的天敌防制蚊虫。室内常见的插花瓶、痰盂等也是生蚊的罪魁祸首。还有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比如饮水机的接水盘同样能孳生蚊虫,也应及时清理。

其次加强个人防护,在住所内安装纱帘、纱窗、蚊帐等简单的防蚊设施。去户外公园等植被茂密的地方也可适当涂抹正规渠道购买的驱避剂,注意穿长袖、长裤。

雨后防蚊措施,

简单的说,

就是“封”“填”“疏”“排”“清”

五字诀。

1. 封:封盖水缸、废弃水井等易积水的地方,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用的器皿。

2. 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

3. 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

4. 排:排清积水。

5. 清:清除小容器垃圾,垃圾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易拉罐等垃圾容器。

采取有效措施防蚊虫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达到“不让蚊虫繁殖、不让蚊虫进屋、不让蚊虫叮咬”的“三不”防制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