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作爲上世紀我國高級軍事學校,培養出了一大批優秀的傑出人才,爲反帝反封建的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我軍歷史上從開國元帥到開國少將有33人在黃埔學習任職,今天我們要看的便是177名開國中將裏,有多少人來自這所軍事學校,他們分別是誰?建國後擔任什麼職務?

閻揆要

閻揆要,陝西人,1925年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之後在國民革命軍第三軍騎兵團擔任連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隨後在1927年在陝西發動起義。

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擔任八路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冀魯豫軍區參謀長,參與組織指揮反對日僞軍“掃蕩”作戰和衛南、八公橋等戰役戰鬥。

解放戰爭時期,擔任西北野戰軍參謀長,協助彭德懷元帥參與組織了蘭州戰役等,建國後擔任軍委情報部部長,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常乾坤

常乾坤,陝西人,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這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又考進廣州航空學校,隨後前往蘇聯深造,抗戰時期回國,擔任八路軍航空工程學校教務主任。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航空學校校長,建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兼訓練部部長,中國人民志願軍空軍副司令員,爲我國的空軍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唐天際

唐天際,湖南人,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反圍剿戰爭和長征。抗戰時期,任晉豫邊區遊擊司令員參加太行太嶽反敵“九路圍攻”及多次反“掃蕩”和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作爲東北野戰軍十二兵團政治部主任,參與了“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解放長春、平津、長沙、衡寶戰役等,新中國成立後先後擔任湖南軍區司令員等職務,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倪志亮

倪志亮,北京人,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先後擔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軍長,四方面軍參謀長,先後參加了反圍剿戰爭和長征。

抗戰時期,擔任129師參謀長,協助劉伯承元帥指揮作戰,後又被任命爲晉冀豫軍區司令員,之後前往延安學習,在解放戰爭時期主要負責教育政治工作,建國後作爲駐朝鮮外交大使,爲抗美援朝戰爭作出了巨大貢獻,回國後被任命爲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副教育長,負責教育事業,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郭化若

郭化若,福建人,1925年考進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擔任炮兵大隊隊長,參加了北伐戰爭,南昌起義失敗後前往蘇聯炮兵學校學習,1930年擔任紅一軍團參謀處處長,參加了反圍剿戰爭和長征。

抗戰時期,任中央軍委編譯處處長,1944年八路軍炮兵學校創立,擔任校長,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淮海戰役,上海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擔任兵團政委,華東公安部隊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譚希林

湖南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畢業後在葉挺軍長擔任職位,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鬥爭,曾參與指揮黃洋界保衛戰。

抗戰時期,任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參謀長、江北遊擊縱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山東野戰軍第7師師長、豫皖蘇軍區第一副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任山東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青島警備司令部司令員,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王諍

王諍,江蘇人,19歲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通信科,1930年加入中國工農紅軍,在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反圍剿戰爭和長征。

抗戰時期,任軍委通信聯絡局局長兼三局局長和通信學校政治委員解放戰爭時期,任軍委三局局長兼作戰部副部長、電信總局局長。被稱爲紅軍的千里眼、順風耳,被稱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通訊鼻祖。

新中國成立後,王諍任軍委三局局長,中央人民政府郵電部副部長,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彭明治

彭明治,湖南人,1924年入黃埔軍校教導團教導大隊學習,先後參加了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先後擔任團長,旅長,兵團副司令等職務。新中國成立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波蘭人民共和國大使,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曾澤生

曾澤生,雲南人,1925年進入黃埔軍校任第3期區隊長,1927年1月入黃埔軍校高級班學習,抗戰時期任國民革命軍第60軍184師1085團團長,隨軍開赴抗日前線,1938年率部參加了臺兒莊會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曾率部到越南受降。

解放戰爭時期,第60軍於長春起義,所部被改編爲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0軍,任軍長。後率部參加解放鄂西、進軍西南作戰。新中國成立後趕赴朝鮮作戰,擔任50軍軍長,回國後繼續擔任50軍軍長一職,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