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與伏龍芝軍事學院、西點軍校、桑赫斯特軍校並稱爲四大軍校。自成立之日起,黃埔軍校堅持高標準辦學。因此,黃埔軍校的生源極佳,比如說,黃埔四期的伍中豪、張靈甫從軍之前曾在北京大學求學。可以說,黃埔軍校是英才匯聚之地,學生的軍事素質、文化素質都不錯。但是,這並不意味着黃埔軍校沒有情商低的人。那麼,黃埔軍校中,誰的情商最低?我覺得是張靈甫。爲什麼這麼說呢?

這得從張靈甫入學開始說起。1923年,張靈甫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當時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是國立大學,一個月的學費爲10塊大洋。加上生活費,北大學生一年能花100大洋。張靈甫出身地主家庭,饒有家資。但是,他仍舊負擔不起學費。無奈之下,張靈甫只得退學,回長安縣當一個小學老師。張靈甫不甘心,他聽從於右任的建議,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以後,張靈甫先後參加北伐、中原大戰。由於戰功卓著,張靈甫被提升爲團長。也許是因爲職業生涯過於順利,當上團長以後,張靈甫非常驕狂。有兩件事足以說明,黃埔軍校中,誰的情商最低?那肯定是張靈甫。

第一件事發生在1936年。當時,張靈甫任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長。第一軍是老蔣的嫡系,從軍長到排長都是黃埔畢業生。張靈甫在第一軍中任職,可謂前程似錦。但是,張靈甫並沒有珍惜這一機會。他聽說自己的妻子吳海蘭與一名軍官幽會,便回家將吳海蘭幹掉。事後,張靈甫被關押在“模範監獄”。要不是“七七事變”爆發,張靈甫可能老死監獄。此事可以看出,張靈甫情商很低,喜歡意氣用事。

另一件事發生在1947年。這年3月,陳誠、王耀武組織實施“重點進攻”。張靈甫作爲整編七十四師師長,被編入湯恩伯的第一集團軍。在這個集團軍中,張靈甫與整編83師師長李天霞關係很差。照理來說,大戰在即,張靈甫與應該跟李天霞搞好關係,萬一自己有困難,李天霞可以拉自己一把。然而,張靈甫卻沒有這樣做。相反,他孤軍冒進,被圍在孟良崮。起初,張靈甫還十分淡定。但是,當五個縱隊向張靈甫發起全面進攻時,張靈甫連忙向李天霞求援。李天霞騙他說,已經派了一個旅增援張靈甫。張靈甫聞訊,十分高興,他認爲李天霞與自己都是黃埔學生。關鍵時期,李天霞能捐棄前嫌,拉自己一把,自己一定要報答李天霞。然而,事實卻是,李天霞只派出一個通訊班。張靈甫自知突圍無望,只得自戕。前面提到,張靈甫是北大、黃埔的畢業生。無論在朝在野,他都有錦繡前程。然而,他卻魂斷孟良崮。由此可見,黃埔軍校中,誰的情商最低?那肯定是張靈甫。如果他選擇留下來,或許會像王耀武、宋希濂那樣成爲新社會的骨幹分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