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北京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授銜儀式,在此次授銜儀式上誕生了上千名將軍,在這千名將領中,能文能武者不知凡幾,尤其從黃埔軍校畢業的將軍就有很多,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便是57名開國上將中畢業的黃埔生。

蕭克

蕭克將軍作爲上將之首,在軍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出生與湖南,1925年他投筆從戎,隻身前往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隨後跟隨葉挺將軍率領的部隊,參加了南昌起義。

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多次反圍剿戰爭和長征,抗戰時期擔任120師副師長,協同賀龍元帥在晉西北創立根據地,率部參加了忻口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調任第四野戰軍參與指揮部隊南下,橫渡長江,進軍中南。爲武漢的順利解放和湖南的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建國後擔任國防部副部長等職位。

張宗遜

陝西渭南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政治科,畢業後在國民革命軍任職,1927年參加秋收起義,隨後跟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開闢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時期擔任120師358旅旅長,率部開赴晉西北抗日前線。

解放戰爭時期,張宗遜任晉綏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奉命開赴延安,保衛黨中央,參加延安保衛戰。新中國建立初期,任第一野戰軍兼西北軍區副司令員、最高人民檢察署西北分署檢察長等職務。

周士第

畢業於黃埔一期,一走出校門就參與了中山先生的鐵甲車隊,周士第有幸成爲一員。隨後參加過東征,北伐等戰鬥。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昌起義時,他已經是師長級別的人物了,而當時的林總,還只是他手下一個小排長。

解放戰爭時期,協助徐向前指揮晉中戰役、太原戰役等,連續解放了漢中40多座縣城。新中國成立後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

郭天民

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他最突出的戰績是在解放時期協助陳賡的第四兵團,南下追殲國軍,採取大迂迴戰略,然後向中南進軍,先後實施湘贛戰役、贛南戰役、廣東戰役、粵桂邊戰役等,不久又揮師雲南,剿滅土匪10萬餘人。

新中國成立後,歷任雲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等職務。

陳伯鈞

四川人,1927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六期,土地革命時期參加了著名的秋收起義,先後參加了黃洋界保衛戰等戰鬥,長征路上多次打退敵人的追擊,被稱爲紅軍中的“鐵屁股”。

抗戰時期擔任120師359旅旅長,解放戰爭時期擔任第四野戰軍第12兵團第一副司令員兼第45軍軍長,率部參加衡寶、廣西等戰役。新中國成立後擔任湖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

楊至誠

貴州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之後又到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他雖然畢業軍事學院,但是卻一直肩負着部隊的後勤補給,先後組織建立了中央蘇區的“赤色郵政”,紅軍的有線電話網和無線電通訊聯絡,建立了槍械、彈藥、被服、紡織、鞋襪、衛生材料等20餘個工廠。

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野戰軍軍需部部長,大力組織擴建軍需工廠、兵站、醫院和倉庫,爲部隊進行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提供了物資保障。新中國成立後,調任人民解放軍武裝力量監察部副部長。

宋時輪

湖南人,1926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抗戰時期,擔任120師358旅716團團長,率部進軍雁門關以北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在解放戰爭時期,他先後率領第十縱隊,指揮了梁山阻擊戰,徐州阻擊戰,這一系列成功的阻擊戰,使國軍中流傳着“排炮不動,必是10縱”的說法。在1946年部隊改編後,他又擔任第9兵團司令員,指揮部隊解放上海,南京等地。

新中國成立後,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回國後擔任軍事科學院院長等職位。

陳明仁

黃埔一期畢業,1949年8月4日率部在長沙起義,後任第二十一兵團司令員,新中國成立後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任湖南軍區副司令員、四野第21兵團司令員等職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