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楚汉之争”以项羽败亡,刘邦建立西汉王朝而告终。但是为什么刘邦能战胜有楚霸王称号的项羽呢?那我们就从他们的“出身”来分析一下。

项羽

一个人的生活背景往往能体现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也说明了人的生活方式和人所生活的环境会对一个人的思想理念有所影响。刘邦和项羽的出身不同,决定两人三观不同;三观不同,决定两人行事风格也有所不同。

项羽的祖上世世都是楚国的头号将领,项羽是名门之后,家境殷实,自幼便在学堂读书,还有人教项羽武剑,兵书也是学习的一部分。

项羽的性格是自信,且自尊心强,做事有自己原则。有些事情他不愿意去做,有违自己的内心吧。其实韩信就曾说过项羽“妇人之仁”,其实项羽的行事风格更像一个“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鸿门宴,原先范增与项羽计划在这次鸿门宴除掉刘邦,可是在最后关头,剑都马上伸到刘邦脖子下面了,可是项羽却迟迟都没有动手,刘邦便用计逃走了。

刘邦

而刘邦是乡下农民,没受过什么教育,起事之前一直是游手好闲的混混形象,连好好过日子的平民都算不上。游手好闲,好酒好色,喝了酒便赊账不还,流连烟花之地。刘邦在很多人心中属于无赖皇帝、流氓皇帝、或者文盲皇帝,但刘邦的出身那么低,为什么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帮他呢?众所周知,刘邦的实力一开始跟霸王压根没得比,如果不是他周围一大群能人,刘邦也笑不到最后。

有一次,项羽抓了刘邦父亲要把活生生煮了,刘邦却说我们曾经拜过兄弟,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若烹煮了,希望能分给我一些。后来当楚兵追杀刘邦的之时,刘邦嫌马车走得太慢,竟然把自己的亲生女儿推下车,而且还是三次!这是真的心狠手辣,之后还是给他赶车的夏侯婴下车三次,才把刘邦女儿救回来。对待女儿都如此的人,又怎么会怜惜其他人。可见刘邦的是一个做事没有底线,心狠手辣之人。

刘邦

项羽则是表面待人有礼貌,实则对待下士都很抠门,即便那人有功劳,应当加官进爵,也迟迟不给加封。项羽是有产权阶级,他不愿分权,做做表面功夫可以,等到真的需要分享的时候却不行。而刘邦表面傲慢无礼,实则他厚待同伴,礼遇长者。他虽然不懂礼贤下士,但他能够与同伴同甘共苦。

刘邦和项羽出身不同造成的行事风格不同,出身影响心理,心理影响行为。是汉赢楚输的原因之一。“君子必将被小人打倒”,因为君子有所顾忌,而小人则不择手段,所以,刘邦能赢项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