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历史飞凡观,很高兴回答“明朝自始至终都缺钱,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出身有关吗”这个问题。

确实明朝末年政府财政出了很大的问题,但并不是说明朝一直缺钱,这个表述是有错误的,所以说与朱元璋其实也没有太多的关系,毕竟他手上是不缺钱的,其他皇帝最起码直到宣德年间明朝的中央财政还可以,要知道宣德炉里可是用特别的方法掺了黄金的,这也是为什么宣德炉那么名贵的原因之一,缺钱最严重的是明朝末年。

宣德

明朝末年中央财政的几个支出大项,一个是辽东军费,为此崇祯几次开征“辽饷”,结果钱没收上来多少,上下官员们捞了个饱;其次是宗藩费用,这个确实是朱元璋的锅,因为他小时候穷怕了,所以宗室子孙都有俸禄,结果谁也没想到开国时期的数百人竟然在276年间发展到近两百万人,这个繁衍速度简直是匪夷所思,结果全国财政的一套装竟然要用来养宗室;再一个就是纳税的土地越来越少,官员和士绅是不用纳税的,进而导致大量百姓将土地投献在其名下,这样直接向中央缴税的土地自然越来越少。

朱元璋

再加上明朝末年赶上小冰河时期,小冰河不光是天气寒冷,而且还有干旱、蝗灾等伴生的天灾,然后又有地震等大灾难,再加上北方的蛮族趁机南下,毕竟他们那边的日子更难过,然后陕西等地的流民再趁机作乱。

李闯李自成

总之,明朝末年这个局不是光有钱就能够解开的,必须得有粮食,最好在万历时期就开始推广蕃薯、玉米等作物,并且兴修水利工程,要不然有钱也买不到粮食,毕竟在银本位没有确立起来之前,大明的信用货币其实是粮食,只有粮食才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这也是为何明朝开国时期不缺钱的主要原因。

万历

因为明朝开国时期军队的主要构成是卫所,卫所粮食是自给自足的,所以朱元璋可以很自豪地说自己养百万兵而不耗费一文,但是到了明朝后期,卫所名存实亡,大量军户逃亡,没逃走的也沦为卫所军官们的农奴,连饭都吃不饱,哪里有什么战斗力?

卫所军的奇才戚继光

而这一切的主要根源还是明朝的赋税制度,这个问题的责任朱元璋要占一小半,地主官僚士绅集团要占一大半,尤其是以苏松常等地为根本的东林党,他们抨击皇帝与民争利,甚至打杀万历派出的税吏,以前中学课本有一篇《五人墓碑记》,说得就是苏州人抗税的事情,张居正变法其实也只是想清查田亩多收点赋税,最后搞得差点被开棺鞭尸,而从万历以后,明朝基本上就已经是在亡国边缘,差别无非是多两年少两年。

东林书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