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風雲錄#

夏侯惇爲何敢主動單挑呂布和關羽呢?他難道不怕死嗎?在這篇文章,筆者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話題。

呂布是三國時代的天下第一勇士,坐下赤兔火龍駒,掌中方天畫戟,橫行沙場,所向披靡;關羽是三國時代斬殺名將最多的猛人,“威震華夏”,青龍偃月刀下英魂無數。這兩位的戰鬥力可謂強悍無匹,罕逢敵手。

大家都知道,在蜀漢陣營中,與呂布交鋒次數最多的是張飛,一共打了四次。而在曹魏陣營中,夏侯惇則是與呂布對戰次數最多的,總共有四次:

虎牢關之戰後,曹操率兵追擊董卓,在滎陽遭到了呂布的攔截,夏侯惇是“挺槍躍馬,直取呂布”。大家要注意,虎牢關三英戰呂布的事情纔剛剛過去沒幾天,呂布的橫勇強悍天下諸侯都看在眼中,在這種情況下,夏侯惇仍然敢於主動向呂布發起衝鋒,這份膽氣可不是一般人能具備的。當然,勇氣歸勇氣,實力歸實力,“戰不數合”,夏侯惇就頂不住了,“飛馬回陣”。這就是夏侯惇的一個鮮明特色:膽氣夠勇,敢於“亮劍”;臉皮也夠厚,打不過就跑。

濮陽之戰,曹操與呂布再次對陣。曹軍中樂進出馬,與呂布麾下的臧霸“雙槍並舉”,殺了三十餘合不分勝負。夏侯惇挺槍助戰,被張遼攔住廝殺。原著中沒有說具體回合數,但通過後文中“惱得呂布性起”看,張遼肯定不佔上風,呂布決不能容忍夏侯惇這個手下敗將在他面前逞威風,於是“挺戟驟馬,衝出陣來”,夏侯惇和樂進“皆走”。勇氣歸勇氣,最起碼的自知之明還必須要有。

隨後的西寨偷襲戰,曹操劫營不成,被呂布追殺,幸虧典韋救去,正在倉皇逃竄,夏侯惇引軍趕到,“截住呂布大戰”,戰至黃昏,天降大雨,救了夏侯惇一命。

隨後就是那場著名的“六將圍毆”。濮陽城再戰,許褚出陣,與呂布二十合戰至不分勝負,但情況不妙,再硬扛下去恐怕要出事了,曹操說“呂布非一人可勝”,派典韋出馬助戰,“兩將夾攻”。但形勢仍然很不好,於是夏侯惇、夏侯淵、樂進、李典乾脆全都一擁而上,打跑了呂布。

夏侯惇不僅屢次對陣呂布,他還多次與關羽過不去,他是曹魏軍中與關羽交手次數最多的戰將。

曹操率兵攻打徐州,劉備和張飛夜襲中伏被曹軍打散,各奔東西,只留下關羽獨守下邳。夏侯惇負責誘敵出城的任務,在城下罵陣,關羽怒不可遏,出城迎戰,“約戰十餘合”,夏侯惇拍馬就走,將關羽誘入了伏擊圈。許褚和徐晃夾擊,被關羽“奮力殺退”,夏侯惇率兵返回,“又截住廝殺”,終於將關羽逼上了土山。

關羽千里走單騎,過關斬將,在黃河渡口斬殺了夏侯惇的部將秦琪,夏侯惇這人比較護犢子,帶着三百精騎就追了上來。關羽在白馬坡萬馬軍中取顏良首級,延津渡“戰不三合”追斬文丑的壯舉就是不久前的事情,曹軍衆將驚爲天人,“皆敬服”,夏侯惇豈能不知關羽之勇猛?但他仍然“拍馬挺槍”,口口聲聲說要生擒關羽(連說三次),鬥“十數合”,絲毫不懼。

從夏侯惇的戰鬥表現來看,“戰不數合”就被呂布擊退,說明他肯定進入不了“超級猛將”的行列。但他能夠“四五十合”擊敗呂布麾下的高順,說明他的武力值應該略高於張遼、張郃和夏侯淵,而與龐德、徐晃相近,屬於強一流。他性情悍勇敢鬥,這給他的武力值有加分,但他同時又很務實,打不過就跑,決不死扛,說明夏侯惇比管亥、龐德這些一根筋要強。

同時,夏侯惇敢於一次次向呂布、關羽、趙雲這些超級猛將主動發起進攻,而每次都能全身而退,說明夏侯惇的防禦力是超強的,憑他的實力足以保障自己的安全

狹路相逢,敢於主動向強敵發起挑戰,這是“亮劍”精神;但見勢不妙,拔馬而走,這是“務實”精神;下次遇到了,仍然敢於再鬥,這是“永不言敗”的精神。

所以說,夏侯惇就是三國時代的“平頭哥”,不畏強敵,勇於挑戰,永不屈服。也正是因爲如此,他纔敢主動單挑呂布和關羽,不過這並不能說明他不怕死。

(本文根據《三國演義》分析而來,與正史無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