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开始,网络上开始流传有关歼-11D战机进行试飞验证的照片和信息,而到了近两年,有关歼-11D战机的研发开始“摇摆不定”,时而传出歼-11D正在研发试飞、时而传出歼-11D项目已经下马,而在近期则又传出了歼-11D正在研发的消息,并称生产数量已经超过5。那在歼-20和歼-16批量生产的情况下,歼-11D又有多大存在的必要呢?

首先,歼-11D是在歼-11B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的一款重型四代半空优战斗机,是用来夺取前线制空权的,在定位上与苏-35类似,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版苏-35”。按照相关报道,歼-11D借用了歼-20、歼-16战机的部分技术,如有源相控阵雷达、数字电传飞控系统等,这也将使歼-11D的空战性能再上一个台阶。

在定位上歼-11D与歼-16并无太多的冲突,歼-11D是重型空优战斗机,主要负责夺取前线制空权的,是用来延续和替换苏-27、歼-11战机的;而歼-16则是重型多用途战斗机,并带有一些战斗轰炸机的“味道”,主要负责远程对地对海精确攻击,是用来替换歼轰-7“飞豹”的,所以两者并无太多的冲突。

不过,歼-11D虽被称为四代半战斗机,但在第五代隐身战机面前,只要是第四代战机都只有被“吊打”的份,而如今周边已拥有大量的F-35等五代机,歼-11D与之对抗并占不到多少便宜,而且第五代隐身战机歼-20也属于重型空优战机,已经批量生产,再去研发一款新的型号去批量生产歼-11D其实没有太多的必要。

另外,超视距作战已经成为主流,在超视距作战的环境下,战斗机已经没有必要近距离“狗斗”(近距离缠斗或格斗),所以性能单一的空优型战机不再被各国空军所宠爱,而兼顾对空、对地以及对海打击的多用途战机逐渐成了“香饽饽”,而歼-16就是其中之一。

而且,歼-16战机还搭载有有源相控阵雷达(AESA),还可以携带霹雳-12、霹雳-15中远程空空导弹,这使得歼-16也拥有着不俗的对空打击能力,这也是为何歼-16战机被大批量生产的原因之一。

总的来说,纵然歼-11D可以采用歼-20、歼-16战机的新技术,性能相比之前的歼-11B会有很大的提升,但在第五代隐身战机强势崛起的情况下,再去发展新型号的四代机已经没有太大的必要。况且与五代机歼-20进行高低搭配,采用多用途的歼-16战机似乎更“香”一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