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追求流量、吸引“眼球”,組織主播用低俗表演吸引用戶高額打賞;直播跳河、拼酒、喫燈泡,爲“漲粉”譁衆取寵,極大扭曲了社會價值觀;散佈謠言、傳播迷信,大肆宣揚歷史虛無主義和拜金主義錯誤思潮;兜售三無產品、假冒僞劣商品,嚴重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擾亂正常網購市場秩序……

網絡直播不能什麼都播!近日,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啓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劍指行業亂象,傳遞出鮮明導向——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虛擬空間不是虛假空間,以嚴格監管促行業健康發展勢在必行。

近年來,網絡直播行業不斷發展壯大,問題也日益增多。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許多人上網時長明顯增加,直播實時互動性強,輻射面廣、影響大,但一些平臺卻爲眼前利益動“歪腦筋”,打“擦邊球”,放縱不良甚至違法違規現象,引發網民強烈不滿。

網絡直播的受衆羣體中有大量年輕人。然而,有的直播靠淫穢色情誘導青少年,引發他們沉迷色情直播,隱瞞家長進行鉅額打賞,嚴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有的直播宣揚不正確的價值觀,助長歪風邪氣,使部分年輕人誤以爲可以不勞而獲、一夜暴富,讓本應奔湧的“後浪”失去活力……

網絡直播是一種價值傳播、一種生態構建,必須風清氣正,充滿正能量。大力開展行業專項整治,營造積極健康清朗的網絡生態,正是網絡直播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

網絡直播治理,首要明底線。對於涉淫穢色情等違法違規行爲,必須零容忍,堅決有力打擊。針對那些花樣迭出、手段隱蔽的違法違規直播,更需全方位監測監管、預警防範,加強部門間執法協作、嚴厲查處,讓罪惡醜陋無處遁形。

網絡直播治理,還需強規範。堅持標本兼治、管建並舉,除了關停服務、限時封停直播權限等“硬”手段,還應科學制定推動網絡直播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管理規則和政策導向,出臺管理細則,建立培訓機制,引導網絡直播從業人員遵守法律法規、公序良俗,積極傳播正能量。

網絡直播治理,可以廣動員。充分發動社會力量,加大舉報獎勵力度,動員廣大人民羣衆參與監督,主動自覺舉報和抵制不良網絡直播,形成聯合共治的良好格局,讓網絡亂象無處安身。

來源:國家網信辦舉報中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