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長安汽車旗下的自主品牌(包括長安、歐尚和凱程),銷量超過了老對手吉利和長城,以“119,435輛,同比增長37.5%”的成績奪得了月度冠軍。

吉利汽車(包括吉利、領克和幾何),銷量是105,468輛,同比增長2%。而長城汽車(含哈弗、WEY、歐拉以及皮卡系列),銷量則是83,838輛,同比增長2.5%。

從2014年到2016年,長安曾連續奪得三屆自主品牌冠軍,2017年被吉利反超後,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後來銷量又被長城超越,並且2019年還虧損了26億多。而今年4月重新奪回銷量冠軍,是曇花一現,還是再次崛起的轉折點?

PLUS系列表現豪橫,成爲銷量擔當

根據中汽協數據,4月,國內汽車總銷量爲207萬輛,同比增長4.4%,如果單算乘用車,銷量爲153.6萬輛,同比下降2.6%。相對比較,長安的銷量遠遠跑贏了大盤,並且,整個長安集團的銷量是159,557輛,福特、馬自達這兩個合資品牌佔比很小,自主品牌挑起了大梁。在國內幾大集團都靠合資拉銷量的背景下,顯得非常另類。

從具體車型上看,CS75系列在4月份共售出20,113輛,僅次於哈弗H6,排在SUV細分市場第二位,從去年10月開始這個成績一直保持到現在。而與長安CS75並稱“三劍客”的長安CS35和CS55也都表現出色,其中CS35系列4月銷量爲10,330輛,同比增長25.3%,已經連續第8個月佔據小型SUV細分市場榜首。

從時間線上看,整個CS系列增長的背後,都是PLUS系列車型的拉動作用,1-4月四款車型的總銷量已達到125,082輛。比如銷量最高的長安CS75系列,銷量上升的轉折點正是去年9月CS75 PLUS上市後。

轎車方面也是如此,3月長安逸動PLUS開啓預售後,僅16月訂單破萬,20天內累計收穫11,559輛訂單。4月,長安逸動系列交出了12,192輛的成績單,同比增長87.1%。當然,目前與吉利帝豪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4月帝豪的銷量是20,310輛,1-4月累計已達57,137輛,長安逸動想追上還是有較大的難度。

藍鯨發動機立功,技術創新結碩果

而PLUS系列爲何如此受歡迎,除了外觀設計、定價策略等因素外,技術升級是最根本的原因,尤其是最新的藍鯨NE平臺發動機系列。

發動機一直是自主品牌的短板,經常被競爭對手拿來說事兒,所以一線自主品牌都在努力攻克“心臟病”難題,其中奇瑞、一汽、上汽、長城、長安的表現都還不錯。其中,長安的藍鯨NE平臺發動機,將陸續推出1.0T、1.2T、1.4T、1.5T、1.6T,旗下的全部車型都將相繼換裝新發動機。

很多消費者選擇長安PLUS系列車型,就是衝着全新的發動機。以最新上市的的逸動PLUS爲例,搭載藍鯨NE平臺的1.4TGDI發動機,其最大功率116kW,最大扭矩260N·m,熱效率達到40%,百公里油耗僅5.9L,並且符合國六B排放標準。參數全面超過大衆的EA211 1.4T發動機。

而長安CS75的火爆,也與動力系統有直接關係,藍鯨1.5TGDI發動機,再匹配愛信6AT和8AT組成黃金動力總成,市場上口碑極好。

技術突破的背後,是長安在研發上的不斷投入。作爲一家軍工背景的企業,長安每年銷售額的5%投入科研,先後在意大利、日本、英國、美國設立研發中心,構建了全球“五國九地”的研發佈局,所以在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等核心技術方面遠遠走在了自主品牌的前面。

“引力”將彌補高端市場的短板

儘管目前長安衝得很猛,但是短板也非常明顯,那就是缺乏與領克和WEY想抗衡的高端產品系列。

這兩年,自主品牌都在進行“高端化”,一汽復興紅旗、長城推出WEY、吉利推出領克、奇瑞推出星途,儘管成績有高有低,但整體都在向上突圍,有了這些定位高端的品牌溢價,使得主力車型的銷量更穩定。比如奇瑞在推出星途後,面向低端的捷途意外的火了,瑞虎8也賣得很不錯。

就是在平民級產品層面,各品牌也在豐富產品線,比如吉利在博越的基礎上,還有星越和ICON,通過不同價位、不同定位的產品覆蓋更多的購車人羣。8.88萬元起的博越瞄準普通消費羣體;而13.58萬元的星越以更高的性能爭取高端人羣,與主流合資品牌爭奪客戶羣;至於起價11.58萬的ICON主打智能互聯,爭奪個性化、年輕的羣體。更關鍵的是,幾款車型的銷量都還不錯。

長城的情況也基本相似,在哈弗H系列基礎上,又推出了面向年輕人的F系列。同時,H系列本身也在不斷提升擋次,哈弗H6的起價已經在10萬元以上,甚至起價20萬元+的哈弗H9,也通過強大的功能性贏得了越野一族的信任,現在月銷量已經在1500輛左右,在越野圈兒有了一席之地。至於WEY的產品定位,更是已經向主流合資品牌看齊。

長安CS75系列雖然在定價和銷量方面緊跟哈弗H6,但綜合來看還是勢單力孤。畢竟在哈弗H6之外,長城還有定位接近的哈弗F7和定位更高的WEY品牌。而在CS75之上,雖然有定位更高的CS85和CS95,但銷量實在差強人意。

至於定位相對較低端的歐尚系列,倒是依靠超高性價比,一個月爲長安貢獻了1萬多臺的銷量。此外,商用車凱程系列,也在今年政府應對疫情搞大基建的背景下,4月銷量超過3萬,同比爆增49%。在對比銷量數據時,這是主要競爭對手沒有的優勢點,拉動作用非常明顯。但這些都無法滿足消費者對於長安品牌向上的想象。

雖然長安的總體銷量超過吉利和長城,但不可否認,在品牌向上方面,長安已經落後,爲了尋求後發制勝。長安近期以非常快的節奏推出了定位高端的全新產品序列“引力”,主打年輕化和智能網聯,首款車型長安UNI-T已經過多輪預熱,下月即將上市。這款新車的外觀設計非常前衛,未來感很強,並且具備L3級自動駕駛能力,在年輕消費羣體中關注度很高。

可以說,“引力”系列的推出,將正式開啓長安品牌的高端化進程,這也關係到長安品牌能否跟上一線自主品牌的步伐,而引力旗下首款車型UNI-T能否破局成功,對長安是一次考驗,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