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慈禧太后眼裏“再造玄黃之人”的李鴻章,對於其討論一直都沒有停過,有人說他是賣國賊,簽訂了太多太多的不平等條約,有人說他是生不逢時的能臣,是最屈辱的愛國者。他也曾被他人視爲愚昧落後的封建王朝衛道士,也曾被譽爲清廷唯一一個可以和外國列強較量的人物……總之,他的是非功過實在是不好說,在此就不再贅述,不過話又說回來,李鴻章作爲晚清時期最有權利的大臣之一,他的官職放在今天相當於多大等級的領導人呢?

李鴻章是安徽合肥人,典型的文人出身,在科舉上可以說是沒有多大波折,秀才、舉人都是一鼓而下,就是在會試時不幸名落孫山,可是他卻幸運的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次年,李鴻章再次參加會試,中進士,雖說沒有取得太過優異的名次,位列二甲十三名,但也算得上是高中,有了當官的資本。理論上來說,進士出身,一般都會從翰林院文書工作做起,但是適逢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不久後,李鴻章走上了投筆從戎的道路。

投筆從戎的李鴻章先是在曾國藩的湘軍之中擔任幕僚,後在曾國藩的支持下組建了淮軍,李鴻章以及他的淮軍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鎮壓捻軍起義等過程中表現亮眼,正式進入了慈禧太后的眼中。李鴻章的官運也就此青雲直上,一路做到了湖廣總督(清朝九位最高級的封疆大臣之一)。

湖廣總督全稱是"總督湖北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巡撫事"。從這個全稱來看,湖廣總督對於湖南,湖北兩省有着政治上以及軍事上的絕對權利,放在今天來看,就是兼任湖南湖北兩省的省委書記,以及湖南湖北一帶軍隊軍區司令。權利之大,可見一斑,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公元1870年,“天津教案”爆發,天主教堂數十名中外宗教人員被殺,引起西方列強的極度不滿,尤其是法國,於是法國聯合多國政府對清政府施加壓力,外國軍艦甚至停在了大沽口一帶,一言不合就準備大幹一場。這樣的情況下,清政府先是派出了曾國藩前去處理,結果沒有取得太大的成效。於是清政府讓李鴻章去代替曾國藩處理此事,在李鴻章的談判下,加上一點運氣成分(當時法國國內爆發了普法戰爭,法國沒有心思再在中國搞事),終於平息了此次事件。

不久後,李鴻章再次高升,代替曾國藩成爲了新任直隸總督。如今中國已經沒有“直隸”一說,在當時,“直隸”指的是現在的湖北省,天津市,北京市一帶,正兒八經的天子腳下,“直隸”可以說是大清朝最爲重要也最爲核心的地區,正所謂京官大三級,所以直隸總督被成爲了清朝"總督第一,疆臣之首"。後來李鴻章又兼任北洋大臣(據《光緒會典》載,掌北洋洋務、海防之政令,凡津海、東海、山海關各關政悉統治焉),事實上,除了上述權利外,北洋大臣還有更重要的一樣權利就是外交,好比現在的外交部部長。

李鴻章作爲慈禧太后最爲器重的大臣,對於全國各地的很多事情都有極大的話語權,所以他也因此被德國海軍大臣稱爲"東方俾斯麥",值得一提的是,後來李鴻章在其晚年是出訪歐美等國家時,一些報紙都直接稱他爲"中國總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