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期,黨衛軍曾一次性同時組建了兩個裝甲師,它們就是黨衛軍第九“霍亨施陶芬”師和第十“福隆德斯伯格”師,這兩個師如同一對孿生兄弟,從組建開始到後來參加各次戰役都如影隨形、不離不棄,那真是城隍廟裏的鼓錘,一對。關於福隆德斯伯格師的資料很少,可能很多人也僅僅是知道它的名字而已,對它的歷史並不是很瞭解,本文就根據零散的資料簡單介紹一下這個師的概況以饗讀者。

組建過程

1942年底,希特勒下令組建兩個新的黨衛軍師級部隊,此時德國的兵源已經比較緊張,國防軍想方設法阻止黨衛軍與自己爭奪兵源,於是黨衛隊中央技術管理局局長戈特洛布靈機一動,他看上了德國勞動服務團(RAD,義務勞動服務的團體),這其中很多人都是1925年以後出生的,也就十七八歲的樣子。戈特洛布親自跑到各勞動服務團進行徵兵演講,到1943年1月底,招募到了2萬多志願者入伍。

兩個師的軍官與士官約佔30%,大都來自警衛旗隊師、帝國師和骷髏師,他們都曾在東西兩線參戰,實戰經驗豐富,非常清楚該如何對新兵進行軍事技能和心理素質訓練。新組建的兩個師開赴法國南部和西部地區訓練,但在43年的10月出現了一件“挖牆腳”的事情讓這兩個師很受傷。

當時黨衛軍正在組建第十七“伯利辛根”師,可東拼西湊依然招不夠人,只好從正在訓練的霍亨施陶芬和弗隆德斯伯格師抽調人過去充數,於是這兩個師不得不交出一部分炮兵和摩托化部隊。這使得第九、十兩個裝甲師無法滿員,在後來開赴烏克蘭作戰時,他們都還是處於不滿員的狀態。

黨衛軍第九、第十師全部由德國人組成,而且年齡都比較小,受納粹思想影響較大,對參與戰爭的主動性較強,與黨衛軍裏某些拼湊起來烏合之衆相比,他們的底子無疑會好得多,所以這兩個師衝組建之時,就奠定了作爲精銳部隊的基礎。

名稱趣聞

黨衛軍第十師剛組建完成時,它只是一個裝甲擲彈兵師,6月,希姆萊命名它爲“查理曼大帝”師。查理曼大帝是公元771年加冕法蘭克國王,後征服大半個歐洲,成爲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他就是撲克牌裏的紅桃老K。

但不知何故,希特勒很不喜歡這位紅桃K國王,對“查理曼大帝”這個稱呼也是越聽越彆扭,他認爲由日耳曼人建立的部隊不應該使用這個稱號,於是命令希姆萊重新給黨衛軍第十師取個名字。希姆萊絞盡腦汁,終於找到一個德國曆史上著名的將領喬治·馮·福隆德斯伯格的名字,希特勒很滿意,在11月20日將黨衛軍第十師命名爲福隆德斯伯格師,同時該師升級爲裝甲師。至於“查理曼大帝師”這個稱號,後來被送給了由法籍志願者組建的黨衛軍第三十三武裝擲彈兵師。

1944年3月,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與霍亨施陶芬裝甲師一起,從法國啓程開赴東線戰場,開始它倆的第一戰。

從東線到西線

1944年3月,不滿員的福隆德斯伯格和霍亨施陶芬裝甲師組成黨衛軍第二裝甲軍,一起開赴東線烏克蘭,與警衛旗隊師及帝國師共同作戰,目的是解救被蘇軍包圍的德國第一集團軍。戰鬥在塔諾波爾一線打響,4月6日德軍取得突破,與被圍的第一集團軍匯合,黨衛軍掩護德軍從包圍圈突圍,並設立防線與蘇軍對峙了幾周,直到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時,第二裝甲軍奉命調往西線增援。6月12日,兩個裝甲師開始從東線撤出,人員裝備整整裝滿了67列火車,浩浩蕩蕩向西開拔。

第二裝甲軍到達法國後,立即遭到盟軍不間斷的空襲,白天幾乎無法行動,在空襲中還損失了不少裝備,直到6月25日才抵達卡昂前線,此時黨衛軍第十二“希特勒青年團”師已經在諾曼底與盟軍苦戰了十幾天時間。

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在122高地阻擋英軍進攻,戰鬥激烈,陣地反覆易手,以至於盟軍飛機都不知道下面的陣地上究竟是德國人還是英國人,竟然將炸彈扔到了控制高地的英軍頭上。

整個7月,福隆德斯伯格、霍亨施陶芬、希特勒青年團師相互配合、交替掩護、共同戰鬥,盡最大努力抵擋盟軍推進,因此自身損失也非常慘重,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傷亡達到2000多人。

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在諾曼底戰役中的表現一般,算不上輝煌也說不上悲催,其主要原因是該師的裝甲部隊並不強大,除了幾十輛四號坦克和突擊炮,它連一輛虎式都沒有,加上盟軍絕對的空中優勢,僅憑福隆德斯伯格自己的裝甲力量抵抗英軍略顯喫力,如果不是黨衛軍102重裝甲營給以支援,該師的戰績可能會更加難看。

8月上旬,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被調往莫爾坦防線阻擊美軍,到8月下旬時,他們發現已經被包圍在“法萊斯口袋”的正中間,這絕對是一個天大的壞消息,包圍圈中大約20個德國師開始發瘋般突圍,幸好福隆德斯伯格的兄弟師霍亨施陶芬師守住了口袋的缺口,該師憑藉優良的機動性能逃出了口袋,但裝備損失大半,人員也只剩下約3500人,那些跑得慢的部隊就只能乖乖的當俘虜了。

市場花園與北風行動

諾曼底戰役結束後,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與霍亨施陶芬裝甲師一起撤到荷蘭,後者本來是準備撤回德國進行補充,但9月17日英軍傘兵從天而降,拉開了“市場花園行動”行動的序幕,黨衛軍的這一對孿生兄弟師又一次並肩作戰。

福隆德斯伯格師的任務是防守奈梅亨的瓦爾大橋一線,阻止盟軍從南方發起進攻。

埃爾斯特鎮是英軍地面部隊營救被困傘兵的唯一通道,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死死的釘在這裏,頑強的擋住了英軍第30軍的攻擊,黨衛軍與英軍逐街逐屋進行爭奪,迫使英軍每前進一步都得付出沉重的代價。25日晚上,一支英軍與波蘭軍隊組成的突擊部隊試圖渡過萊茵河與傘兵匯合,福隆德斯伯格師發現後立刻進行反擊,400多人的英軍部隊死傷慘重,突襲任務失敗。9月29日,殘餘的英軍傘兵趁夜間渡河逃回英軍戰線,留下的傷員全部被德軍俘虜。

市場花園行動中,雖然德國裝甲部隊經歷了諾曼底的損失,但實力仍遠遠超過只有輕武器的英軍傘兵,只要擋住英軍增援部隊的道路,傘兵被殲滅只是時間問題。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出色的完成了阻擊英軍增援的任務,雖然紙面上的戰績並不突出,但它對德軍守衛安恆還是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市場花園行動獲勝後,福隆德斯伯格師返回德國休整補充,到年底勉強算是滿血復活。1944年底德國發動阿登反擊戰,當北段戰役陷入混戰之時,德國於1945年的第一天在南端又發起了“北風行動”,企圖奪回阿爾薩斯-洛林地區。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隨G集團軍參加這次行動,但它在北風行動中純屬打醬油的角色,並沒有發揮什麼重要作用,突破美軍第6集團軍防線後又被美第7集團軍擋住去路,一番混戰後很快就撤出戰鬥,調往東線。

最後的掙扎

2月,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抵達東線,在施塔加德和弗斯滕瓦爾德一線阻擊蘇軍,戰役代號“冬至”,持續一個月後該師撤退,編入“維斯瓦”集團軍羣,守衛奧德河防線。

4月中旬,福隆德斯伯格師在斯普林貝格附近被蘇軍分割得支離破碎、處境兇險,自顧不暇之際,希特勒下令該師立即向蘇軍發起進攻,以填補德軍防線的缺口。這無異於讓福隆德斯伯格師往火坑裏跳,師長哈默爾決定向柏林南部地區突圍,突圍的結果是原本零散的部隊幾乎變成散兵遊勇,最後終於在德累斯頓重新集結,建立起防線,師長哈默爾被舍爾納元帥撤銷了職務,但舍爾納並沒有將他送交軍事法庭,這算是最輕的處罰,要知道,在這時候很多人因爲“失敗主義”和“懦弱”而被槍斃。

面對蘇軍強大的攻勢,福隆德斯伯格師的殘兵敗將根本抵擋不住,4月下旬該師渡過易北河繼續向南撤退,5月7日,該師與蘇軍進行了最後一次戰鬥,寡不敵衆的福隆德斯伯格師炸燬了僅剩的最後幾輛裝甲車輛,分散突圍,一部分向西來到美軍佔領區投降,另一部分被蘇軍俘虜,黨衛軍第十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就此覆滅。

歷任師長

邁克爾·裏佩爾,黨衛軍上校,1943.2.1-1943.2.15

洛塔爾·德貝斯,黨衛軍中將,1943.2.15-1943.11.15

卡爾·馮·特雷恩菲爾德,黨衛軍中將,1943.11.15-1944.4.27

海茵茨·哈默爾,黨衛軍少將,1944.4.27-1945.4.28,福隆德斯伯格裝甲師主要是在他指揮下作戰。

弗朗茨·羅斯特,黨衛軍中校,1945.4.24-1945.5.8

結束語

福隆德斯伯格與霍亨施陶芬裝甲師這一對難兄難弟,從第一次參戰開始就似乎被註定爲“救火隊”的角色,除了阿登反擊戰之外,他們都是在東奔西走執行一些救援或支援行動,很少被作爲戰役進攻的主力使用,所以也就沒有多少值得大書特書的輝煌戰績可吹。但是,在二戰後期黨衛軍序列裏,他們依然是最精銳的部隊,其戰績與同時期的帝國師、骷髏師等老牌裝甲師相比也並不遜色,只不過他們參戰時間較短,在二戰歷史上留下的影響不算太大,所以不太爲人所知,但有一點值得說明,霍亨施陶芬師在市場花園行動中也存在槍殺俘虜的記錄,而福隆德斯伯格師則沒有留下屠殺俘虜或平民的記錄,在歷史上留下了一個“乾淨戰鬥”的稱呼。

喜歡二戰歷史請關注煙雨濛濛未沾衣,我寫作二戰德國人物、軍銜、服裝等內容,客觀講歷史,批判法西斯,更多史料請點開我的用戶名,在“文章”欄目裏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