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編初中時期就有同學被送到國外讀書,當時被送到國外讀書的人一般都是成績不好,但家庭情況比較好的人,當時很多人看不起,但如今才發現那是別人家庭有遠見。根據2017年中國教育部網站給出的信息,出國留學人數達到了60萬,而且趨勢是越來越多,除了爲孩子鍍金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去國外容易上名校。

目前中國留學生比較喜歡去的幾個地方分別是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一是這幾個地方是公認的名校數量比較多,教育資源比較豐富的地方;另外一個原因是相比國內的高強度競爭,國外進名校的幾率要比高內上名校的幾率大很多。

小編以澳大利亞的悉尼大學爲例,悉尼大學的工程學系可以和清華大學的計算機系比肩,但錄取難易程度就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能進清華的比例是全國前1%,但在澳洲高考,只要考到前7%~8%就差不多,百分數可能大家沒概念,換算一下分數線也就是隻要能考到重慶大學的分數線就能考上澳洲大學,也就是211的分數就能上類似清華北大的學校,讀到這兒是不是感覺心裏不平衡了。

我們在看加拿大,以U Toronto(US News排名全球第20)爲例,17年本科生錄取17000~18000,人,其中14000人是本國人,加拿大適齡考生人數有40萬人,意味着錄取率爲3.5%,也就是每100個考生中有3.5個可以進入U Toronto。

而每年清華(US News排名全球第40)17年錄取人數爲3726人(其中有301人是國際學生),而國內適齡考生人數約2500萬人,錄取率爲0.014%,根據數據,毫不誇張地說,在發達國家考上名校的概率是中國的250倍。這還沒有考慮到加拿大整體排在全世界考前的學校數量遠多於中國。

排除地域限制、種族歧視等因素,但以天資和智力爲標準的話,通過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要能夠考上一本,基本都能在國外考上名校,享受最好的環境和教育。正是沒有對比沒有傷害,所以爲什麼有錢人都選擇讓孩子去國外讀大學,這纔是根本原因。

但有的小夥伴會說,雖然國外容易錄取,但想要畢業比較困難,比如GPS要達到3.5,一方面是因爲去國外,所有考試都是純英文考試,對於一個不是英語爲母語的國家的學生來說,是會有一定的難度,但試卷本身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同比與國內的一些科目來說,其實有些難度還沒有國內的高;另外一方面是國外的評價體系不一樣,他們會記錄全程,可能某一次的小測驗都會影響最終期末的成績,這就要求學生一直保持學習狀態,可能對於部分中國學生來說有些不適應,但整體上來說不會比國內名校畢業的難度難。

一句話,選擇大於努力!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有何感想呢?歡迎在留言區留言評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