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最近什麼電視劇最火,無疑是以詞牌名爲劇名的《清平樂》了。這部劇因高度還原了宋代服飾和宋代文人的雅緻生活,得到了一致好評,讓很多觀衆忍不住地感嘆:“彷彿語文書本里走出的場景”。

除了服飾與臺詞極度還原歷史之外,許多中小學課本里出現的宋代文壇大佬,也在劇中一一登場,組團上線,晏殊、范仲淹、歐陽修,王安石,蘇軾等等。這些詩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心情稍微有一點點變化就忍不住地吟詩作詞,然後一篇 “閱讀並背誦全文”的文章就誕生了。

晏殊

晏殊可稱得上是古代文人的理想模式,一生仕途順利,官至大宰相,完美避開了“詩人不幸詩家幸”的怪圈。

提起晏殊最有名的作品,應該是那首《蝶戀花》了。詞中的“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與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可以說是離愁界的扛把子,都把離愁寫到了極致。

除了《蝶戀花》,《浣溪沙》也是晏殊的膾炙人口的詞作。“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短短兩句,就誕生出了無可奈何和似曾相識兩個成語。

晏殊除了自己寫詞很厲害,還把這本事遺傳給了自己的兒子晏幾道,父子二人合稱“二晏”。晏幾道的命運跟詩壇大佬杜甫有點相似,前半生啃老,過着錦衣玉食的生活,後半生因爲家道中落,只能靠自己混社會。而恰恰是這種大起大落的生活,也爲這些詩人提供了豐富的創作靈感。

范仲淹

一提到范仲淹,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寫的那篇《岳陽樓記》,一下子讓岳陽樓成爲了“網紅景點”。其中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成了後世讀書人爲官的標杆。

當年,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被貶到巴陵後,重修了岳陽樓,作爲自己的政績工程,然後寄了《洞庭晚秋圖》給范仲淹,請范仲淹幫忙寫篇文章,在朋友圈爲他打call。於是,范仲淹在遙遠的鄧州,寫下了這篇著名的《岳陽樓記》。至於范仲淹到底去沒去過岳陽樓?也成了一個迷。

范仲淹和晏殊也是好朋友,當年,范仲淹的母親去世,他爲母守喪,居住在南京應天府。恰好此時,晏殊被貶爲應天知府,大力扶持應天府書院,他很早就聽說了范仲淹的才氣,便把范仲淹邀請到書院講課,兩人遂成爲好友。

范仲淹死後得到了“文正”的諡號,這是古代對一個大臣的最高評價,也是很多讀書人夢寐以求想得到的“諡號”。

歐陽修

歐陽修是北宋的文壇領袖,他最耳熟能詳的作品應該是那篇《醉翁亭記》了,“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某個大週末,歐陽修和友人相約出去爬個山,燒個烤,喝點大酒,然後一篇曠世佳作就誕生了。

話說,歐陽修當年進京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晏殊是主考官,所以歐陽修也算是晏殊的門生。想當年,歐陽修壯志滿滿,舉手投足間的才氣擋都擋不住,本以爲狀元非自己莫屬了,可等到放榜時,發現自己才得了第十四名,着實沮喪了一陣子。後來晏殊才解釋道,歐陽修之所以沒成爲狀元,是因爲他鋒芒過露,考官們想挫挫他的銳氣。

這次科舉考試的狀元叫王拱辰,他娶了名臣薛奎的三女兒,而歐陽修娶了薛奎的四女兒,兩人也從同學變成了連襟。後來,王拱辰的夫人去世,又娶了薛奎的五女兒,繼續做薛家的女婿、歐陽修的連襟。歐陽修爲此還寫詩調侃王拱辰說:“舊女婿爲新女婿,大姨夫作小姨夫。”

故事還沒結束,很久以後,王拱辰有個孫女王氏,嫁給了蘇軾的學生李格非,生了個著名的女兒——李清照。

曾鞏

曾鞏可能是“唐宋八大家”裏面存在感最低的一位了,但存在感低不代表沒才氣,他是北宋古文運動的重要推手,也是歐陽修的得意門生。公元1037年,18歲的曾鞏隨父入京,遇上了同樣隨父入京的王安石,兩人因爲文章結爲好友。

後來,曾鞏成了歐陽修的學生後,依然不忘這位好友,便把王安石的文章也推薦過去,也得到了歐陽修的讚賞。5年後,王安石就考上了進士。但曾鞏屬於平時文章寫得麻溜的好,一到考試就發揮失常的典型,參加幾次科考都沒有高中。一直等到1057年,歐陽修主持考試,曾鞏才和蘇軾、蘇轍等人同時被錄取。

蘇軾

蘇軾是北宋文壇的超級網紅,爸爸叫蘇洵,弟弟叫蘇轍,他還有個祖先叫蘇味道。蘇味道有個好友叫杜審言,杜審言的孫子叫杜甫。

當年,蘇軾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所寫的文章深得主考官歐陽修的欣賞,想給他第一名。正巧,歐陽修的學生曾鞏也是同年應考,歐陽修覺得這篇文章的風格很像自己的學生曾鞏所寫,爲了怕別人說有走後門的嫌疑,就給了個第二名。等到試卷拆封後,才發現這篇文章是蘇軾所寫。

對於給了蘇軾一個第二名,歐陽修也感覺到很不好意思,當他得知真相之後,趕緊對蘇軾說:把你以前寫的文章也找來我看看。

歐陽修看完蘇軾寫的文章,更加佩服這個年輕小夥子了,對身邊的人說:“這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再過幾十年,文壇上將不會有人再提起我的名字,只記得蘇軾了。我也該退休了,讓他出人頭地了。”這也便是“出人頭地”這個詞的由來。

蘇軾的這一生,不是在被貶的路上,就是在被貶的任上。當年,王安石搞變法的時候,蘇軾跟着司馬光一起反對,然後被貶了。後來,司馬光掌權後,把王安石的變法全部推倒了,但蘇軾發現有些變法對國家也是有好處的,又反對司馬光的保守,然後又被貶了。

就這樣,在新舊兩黨的共同努力下,造就了蘇軾顛沛流離的一生,也讓他寫出了一大堆“閱讀並背誦全文”的傳世佳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