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弯弯

韩愈的人生,与潮州有着不解之缘。

说起他,潮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他治理潮州的时间并不长,可潮州人却以一切方式表达对他的思念和纪念。

韩愈的潮州之行,是他人生的贬谪之旅、苦难之旅,可对潮州人民而言,却是一件幸事,一种福分。

他最终也在潮州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01朝奏夕贬 命运多舛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说这句话的人就是韩愈,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韩愈言其心志,也吐露了天下所有读书人的心声。

他步入仕途的路,走得比谁都艰难。从前期的科举考试,到后期的博学宏词科,韩愈屡次落榜,经受一次次的失意和打击。

长安求仕,蹉跎十年,抑郁不得志。他明明是千里马,奈何迟迟遇不到赏识他的伯乐。

可他从未认命,永不服输,一心只想入仕救国。最终,他凭一己之力,促进了古文改革运动,一扫颓唐气息。

韩愈大半生仕宦坎坷,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有功而擢升刑部侍郎。

元和十四年(819年)正月,唐宪宗派使者将凤翔府法门寺的佛骨迎入宫廷供奉,一时间,长安上下掀起信佛狂潮,官民无不敬香膜拜。

以复兴儒家文化为己任的韩愈,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书《论佛骨表》。

他建议“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言辞足够激烈,观点犀利至极。

宪宗看后,龙颜大怒,要将他处以极刑,后经裴度等人多方求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

宋朝有一位诗人徐钧,他曾为韩愈写了一首诗,很好地评价韩愈这个人和这件事:“排斥异端尊孔孟,推原人性胜荀杨。平生胆气尤奇伟,何止文章日月光。

韩愈早晨刚把一封谏书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朝奏夕贬,算得上最神速的贬谪了吧。

他仓促收拾下就开始上路,走到蓝关时,侄儿韩湘赶来送行。

此时,阴云压头,笼罩秦岭,回首遥望,家又在哪里?大雪纷飞,雪拥蓝关,连马儿也踟蹰不前了。他写下这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一朝被贬,回望长安的那一刻,请问他该如何去悲叹这多舛的命运。

一切是那么猝不及防,可痛斥佛骨,他绝无怨悔。

他想为帝王除去祸患,怎么还会顾惜自己时日不多的残生余年呢。

潮州距离长安八千里之遥,唐时还是个蛮荒之地。

他叮嘱侄儿,恐怕此去凶多吉少,再活着回来的希望很渺茫了。

倘许这一别成为永别,到时记得在潮州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把他的尸骨收敛吧。

时运不齐,命途多舛。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的句子,用来形容韩愈是这般贴切。

韩愈就是这样一个义愤填膺的人,纵然出身孤寒,却一身胆气,纵然屡遭磨难,依然敢为人先。

02女儿丧命 百年惭痛

不知是政敌伺机报复,还是有司落井下石,这次贬谪,韩愈的家人深受牵连。

有司衙门以他们是罪臣家属,不让他们逗留京师,责他们也速速上路。韩愈在后来写文说:“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

正值隆冬,天寒地冻,一家老幼,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当时,韩愈十二岁的女儿生病在床,这一路颠簸劳顿,风餐露宿,又得不到治疗和照顾,在途中就病死了。

到潮州的路,韩愈一下子走了近一百天,这一程跋山涉水,落寞至极。

因通讯不便,他抵达潮州后,才得知小女病逝的消息,禁不住掩袂泪下,痛心疾首。

韩愈给唐宪宗上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章,奏章中诉说了他一路的艰辛,潮州地域环境的凶险。

宪宗也有悔意,认为对韩愈的处分太重了,想重新启用。

就这样,韩愈任潮州刺史仅仅八个月,就被改授袁州(今江西省宜春)刺史。

元和十五年(820年),江山已经易主,唐穆宗下诏调任韩愈为国子祭酒。

返京途中,原本兴高采烈的他却忽然情绪低落,原因是他经过了去年埋葬女儿的层峰驿附近。

他看着那一方矮矮的坟冢,睹景思人,内心涌动着悲痛和内疚。

洒泪凭吊之余,他写了一首诗《去岁自刑部侍郎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蒙恩还朝过其墓留题驿梁》:

数条藤束木皮棺, 草殡荒山白骨寒。

惊恐入心身已病, 扶舁沿路众知难。

绕坟不暇号三匝, 设祭惟闻饭一盘。

致汝无辜由我罪, 百年惭痛泪阑干。

标题长达四十七字,将韩愈这两年的伤痛经历都包含进去了。

女儿死后草草殡葬,尸骨在这荒山野岭之中与山魈为伴,听山风悲鸣,成为无人祭祀的孤坟。

身为人父,不能保全心爱的女儿,反倒因自己政治上的失利,致使年幼的她无辜受到连累,这的确是令人肝肠寸断的伤心事。

韩愈深知,这都是他这个老父亲的罪过,一时间老泪纵横,自责万分。

03道济天下 福惠万家

韩愈曾三下岭南,少年时就跟随兄嫂南下过。做官后,又两次被贬广东,一次是贞元十九年(803年)被贬为阳山县令,一次是被贬潮州。

阳山天远地偏,虎豹成群,疠疫肆虐。潮州民生凋敝,学废日久,还有鳄鱼侵扰百姓。

思国忧民如韩愈,纵然突遭横祸,前途渺茫,却广施善政,解民之苦。即使远居岭南,身处僻壤,也甘愿鞠躬尽瘁,为民造福。

他在潮州一上任就为老百姓办好事,驱鳄除害、关心农桑、释放奴婢、兴学育才。其中,韩愈振兴潮州教育的影响最为深远,他曾带头捐出薪俸,用于办学,还亲自授课。

他靠着兴办教育、清廉为政,为这块蛮荒之地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潮州短短几个月,他的政绩早已造福一方,惠及后世。

至宋代时,潮州已成为人文鼎盛、重礼崇儒的“海滨邹鲁”。

他的精神和气质,伴着岁月的回响,就像江流中那起伏的浪涛,在那片土地上日夜澎湃。

滔滔韩江,奔流不息,韩江之上有湘桥,韩江之畔有韩山、韩堤,潮州人民还修建了韩文公祠,昌黎路上还有昌黎路小学。

正是韩愈怀着一心为民的初衷,脚踏实地务实进取,才让潮州人民感念他,也让那里的山山水水都跟着他改了姓。

正如赵朴初先生所言:“不虚南谪八千里 ,赢得江山都姓韩。

作者简介:弯弯,喜爱诗词,痴情民国,愿用厚重作纸,清淡作笔,书写流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