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攤經濟,都很熟悉,但從來沒像今天這麼熱。

聯想起前些天“緊日子”的提出,這兩個關鍵詞合在一起,無疑將帶來越來越多的變化,甚至重塑茶產業。

茶商要重視、思考,比如,茶葉店怎麼辦?茶城怎麼辦?線上線下怎麼平衡?要不要和地攤競爭?如何利用地攤模式賣茶?

可以列出的問題很多,重點還是要注意五個方面。

其一,影響消費思維。

逛逛夜市,買買東西,不一定是爲了省錢,也是一種美好的體驗。

茶商當然可以擺攤,只要找到合適的檔口,組織好產品,同時解放思想,活下去纔是最大的面子,把自欺欺人的面子扔掉,自然可以去大大方方地擺地攤!

其二,影響產品價格。

砍掉不必要的成本,讓錢花在茶葉上,纔會擁有更多的消費者。茶商要兩手一起抓,禮品茶和自飲茶都要重視,才能活得舒服些。

但也要注意,地攤上也是可以賣禮品茶的,別以爲地攤上都是自己喝。

其三,影響品牌意識。

別以爲擺地攤不用塑造品牌。

只要是“人”,都要三分相,而不能忽視的是“相由心生”,修煉自己的內心,準備好產品,這就是在塑造品牌。

品牌即人品,尤其是大數據時代,誰都有手機,各種信息傳播起來很容易,打一起換一個地方的思維就免了吧!

其四,影響茶文化。

別以爲琴棋書畫詩酒茶纔是茶文化,要知道柴米油鹽醬醋茶更是茶文化。

讓老百姓愛喝茶、喝得起茶,天天喝都很放心,說起來簡單,但需要每個人喚醒良知,才能實現。

其五,影響經營觀念。

市場在變!天天在變!地攤經濟就是變化之一!

做老闆不容易,還是要練好內功,以應對各種變化。

地攤經濟只是個“導火索”,能夠點燃什麼、催生什麼,關鍵還是看各自的實力。

任憑風吹雨打,勝似閒庭信步,有高性價比的產品,有穩定的客戶,就可以達到這樣的狀態,不用太操心外在環境的變化。

爲什麼?不管怎麼變,消費者都想花合適的錢買到適合自己的產品。至於,什麼叫“合適”,既有產品因素,也有溝通因素,核心是消費者的中長期感受!

請注意,是消費者的中長期感受!而不是短期感受!

以上拙見,僅僅是拋磚引玉,更多的影響和對策,還要在發展過程中觀察和應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