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之死導致吳蜀聯盟破裂。雖然吳國在夷陵之戰當中取得了勝利,但他們也損失慘重,短時間內沒有辦法恢復元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聊,爲何東吳沒有俘虜關羽,而是對其趕盡殺絕。

首先,殺死關羽對局勢的影響不是很大。自從東吳攻陷荊州的那刻起,他們與蜀漢就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了。孫權即便釋放關羽,也不會讓劉備放棄進攻。既然如此,還不如徹底把事情做絕。關羽作爲蜀漢大將,將其斬殺會振奮軍隊的士氣。不得不說,他們真的是將關羽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

其次,關羽無論如何都不會背叛劉備。如果孫權俘虜到了其他的大將,那麼他的選擇會是勸降。可是他俘虜到的是義薄雲天的關羽,所以他根本就沒有考慮這樣做。要知道,當年曹操那樣優待他,他都沒有背棄劉備,足以說明他對劉備到底有多忠誠。如今他面對孫權,自然不可能臣服。既然不能收爲己用,孫權的選擇當然是幹掉關羽。畢竟,關羽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指揮能力都是頂尖,如果被他逃回蜀漢,東吳的行爲無異於資敵。

還有,孫權本人對關羽非常不爽。曾經孫權爲了讓吳蜀聯盟變得更加牢固,所以主動找關羽聯姻,希望將女兒嫁給關羽。關羽自然是選擇拒絕,而且他還不是婉拒,他將孫權還有孫權的女兒羞辱了一番。雖然孫權沒有說什麼,但他內心肯定是非常憤怒的。要知道,雖然關羽名滿天下,但是他作爲東吳的掌權者,地位比他只高不低,他放下身段去聯姻,竟然遭受到這種待遇。如果兩方相安無事,那麼孫權或許會裝作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可如今關羽落到了東吳的手裏,孫權自然沒有放過他的理由。

孫權殺死關羽,就是爲了和蜀漢徹底翻臉。當年的孫權意氣風發,他的打算是同蜀國結盟,共同對抗曹魏。可是隨着時間的流逝,孫權的雄心壯志已經被消磨了,他不再渴望爭霸,只是希望東吳能獨善其身,而他想到的辦法就是臣服於曹魏。斬殺關羽可以看作是東吳的投名狀,只有這樣做,曹魏纔會相信孫權是真的想要臣服,而不是和蜀漢共同策劃陰謀。畢竟全天下都知道劉備是個極其講義氣的人,他要是和孫權演戲,可以付出錢財和糧食,但是絕對不可能付出自己兄弟的性命。

相信喜歡三國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孫權是個喜歡搞事情的人,他殺死關羽,之後把屍首送去曹魏,有禍水東引的意思。雖然他什麼都沒有說,但是他傳達出來的意思是斬殺關羽這事雖然是東吳乾的。只要把這潭水攪渾,那麼東吳就可以趁機渾水摸魚。可惜的是,孫權的計策沒有成功。曹魏這邊把關羽厚葬,意思是這個鍋他們不背,想要報仇別找他們。而劉備也不是那種明辨是非的人,他知道孫權這樣做的目的是激化蜀漢和曹魏的矛盾,他自然不會上套。

孫權也是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定下這條計策的。吳蜀聯盟雖然看起來很穩固,但其實這段關係是建立在共同利益之上的。在聯盟剛建立的時候,兩個陣營相安無事,因爲兩方的實力差不多。可是隨着蜀漢的實力逐漸增強,東吳在聯盟當中的話語權會越來越低。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的話,說不定東吳會被蜀漢逐漸蠶食。

大家覺得孫權是否應該殺死關羽呢?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當中寫出你的答案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