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神祕潛艇“擊沉”美國鉅艦。

2005年12月6日-16日,美國海軍“羅納德里根”號航母戰鬥羣正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的太平洋上參加“聯合特遣部隊(JTFEX)” 演習。

海面上風平浪靜,各種艦艇穿梭往來;航母上官兵忙忙碌碌,飛機呼嘯起飛,一切如往常一般正常。然而誰也沒想到,一艘體型小巧的常規潛艇正悄悄駛來,從水下逼近這艘龐大的美國航母。

“里根”號毫無覺察,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經在黃泉路上走了一遭。潛艇在離航母很近的距離上升起潛望鏡,拍攝了數張照片後悄然離去。

彷彿什麼也沒有發生,昂貴的反潛網沒有任何反應,只是導演部的大屏幕上,“里根”號航母已被“擊沉”……

美國海軍上下大爲震驚,官兵士氣甚至嚴重受挫。神祕潛艇也揭開面紗——正是2005年從瑞典租借的,幫助反潛訓練的“哥特蘭”號常規潛艇

此後的2年中,“哥特蘭”號潛艇又多次擊敗美軍反潛驅逐艦和攻擊核潛艇,以優異的戰績讓對手顏面無存。

其實美國海軍不冤,也不是第一個敗在它手下的對手。早在2000年9月地中海演習中, “哈蘭”號潛艇(哥特蘭級3號艇)就坐沉海底,悄無聲息的在衆多對手眼皮子底下監聽記錄,引起各國一片矚目。

11月,它又在北約大西洋“藍水”演習中槍挑西班牙海軍,大獲全勝。隨後與法國核潛艇對決,再次凱旋而歸。

2004年地中海聯合演習中,“哈蘭”號潛艇力壓美國洛杉磯級核潛艇“休斯頓”號,讓美國海軍感受到莫大壓力。所以當年10月,美國就向瑞典提出申請,希望能租借一艘哥特蘭級潛艇幫助訓練。

2005年,哥特蘭號乘挪威半潛船到達美國

次年5月,首艇“哥特蘭”號乘坐半潛運輸船漂洋過海,經過一個月航程到達美國聖迭戈洛瑪角海軍基地。直到2007年,才完成所有訓練任務返回。

二、北歐小國,潛艇巨匠。

在潛艇發展史上,如果提到:第一個使用X型尾舵、第一個裝備AIP(不依賴空氣推進)系統、第一個加裝AIP艙段的國家,很多人都會認爲是蘇聯或美國這樣的軍事大國。然而這一項項桂冠,卻屬於一個北歐小國——瑞典。

瑞典國土面積45萬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留給人們的第一印象是優美的自然風光、發達的經濟水平、高福利待遇和奉行了200多年的永久中立國政策。

但是“永久中立”從不是一紙聲明、跪在敵人面前祈禱就能夠保障的,瑞典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在和平中立的背後,是完善的工業基礎和強大的國防實力。

瑞典是世界武器出口大國,人均出口額排世界前三。許多耳熟能詳的武器都出自他們之手,如:號稱“歐洲三劍客之一”的“鷹獅”戰鬥機,豪華強悍的“弓箭手”卡車炮,特立獨行的S系列主戰坦克,以及享譽世界的“博福斯”火炮、“卡爾-古斯塔夫”無後坐力炮等各種寶貝。

“弓箭手”卡車炮

海軍方面同樣精彩,有外形夢幻的“維斯比”級隱身護衛艦,出口到新加坡、丹麥、澳大利亞的各種常規潛艇等。這一切得益於瑞典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強大的工業體系。

“維斯比”級隱身護衛艦

瑞典高品質鐵礦、銅礦、森林資源儲量巨大,歷史上就是著名的鋼鐵生產國。瑞典鐵曾是歐洲各國搶購的對象。還湧現出諾貝爾、舍勒、阿累尼烏斯等一大批優秀科學家。

再加上工業體系完善,有一大批世界500強企業,所以如今在鋼鐵、化工、電氣、重型機械等領域都名列前茅。

如SKF集團生產的精密低噪軸承,就是潛艇、軍艦必不可少的戰略物資。曾經因出口到俄羅斯而使美國大爲光火,揚言要制裁。

烏斯維肯集團生產的超大型卷板機,能把一整塊鋼板折成“U”形,更是製造大型核潛艇的核心機械。上世紀70年代美國研製“俄亥俄”級核潛艇時,就從烏斯維肯集團進口了三軸卷板機,用於13米級耐壓艇殼製造。

有了這些金剛鑽,什麼瓷器活做不了?

三、悠久潛艇歷史,先進技術理念。

瑞典研製潛艇的歷史由來已久,1885年索爾斯坦.諾登費爾特就製造出“諾登費爾特”I、II、III號潛艇。後兩艘被土耳其和俄國購買。

1900年,瑞典派工程師卡爾瑞奇森到美國學習“霍蘭”潛艇技術。1904年研製出第一艘潛艇—— “鯊魚”號。水下排水量127噸,裝備一具457毫米魚雷發射管,艇員11人。

隨後又製造了3艘230噸級的UB-2級潛艇,裝備到海軍。從此一直在潛艇生產領域名列世界前茅。

強鄰環伺的波羅的海

之所以這麼重視潛艇,是因爲瑞典要守着家門口這片波羅的海。這是它的戰略前沿,與衆多強鄰隔海相望。

17世紀巔峯時期時,瑞典曾控制着東到愛沙尼亞,南到德國慕尼黑的廣大區域,整個波羅的海都是內海。

波羅的海平均水深55米,大陸架寬廣,最大深度不超過400米,不適合大型軍艦和核潛艇活動。受陸地阻擋又沒有強烈洋流,所以很適合小型潛艇活動潛伏。

二戰時期,瑞典已擁有4種型號共24艘潛艇,實力不俗。二戰中潛艇快速發展,但瑞典是中立國兩不相幫,所以戰後也無法分享德國先進的21型潛艇技術。

現代潛艇鼻祖——德國21型潛艇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一個偶然機會瑞典駐挪威大使獲得一份珍貴情報:二戰中有一艘U-8503號21型潛艇沉沒在瑞典領海。瑞典政府如獲至寶,趕緊將它打撈上來,跟上了世界發展潮流。

1、在21型潛艇基礎上,瑞典研製了戰後第一代 “鯊魚”級潛艇。共建造6艘,艇長66米,水下排水量900噸,最大航速20節。艇艏裝備4具魚雷發射管,可攜帶8枚魚雷。

20世紀50年代,瑞典又在“鯊魚”級潛艇基礎上研製“天龍”級潛艇。水下排水量1100噸,航速提高到22節,魚雷備彈數提高到12枚。

"天龍”級潛艇

“天龍”級潛艇噪聲很低,在波羅的海淺水中簡直如魚得水,所以一直服役到80年代才退役。

60年代中期,瑞典海軍將6艘老舊U-1級潛艇升級,改成專職反潛的“河鱸”級潛艇。裝備3具奇特的可轉動魚雷發射管,攜帶 12 枚 TP40線導反潛魚雷,在淺水中威力十足。

2、與此同時,瑞典潛艇也開始形成自主風格。1967年全新的“海蛇”級潛艇服役,艇體短粗更適合近海活動,且第一次裝備X型尾舵。

"海蛇”級潛艇

同期美國“大青花魚”號潛艇也在試驗X型尾舵,但“海蛇”級4個舵片都能獨立控制,而大青花魚卻是2個固定長舵片交叉。

X型尾舵好處多多:可以防止潛艇坐底時損壞舵面;使潛艇更機動靈活,迴轉橫傾角小;減少尾舵卡住引發的嚴重後果,一個舵面故障不影響其他舵面操作,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和抗沉性。

當然,4個獨立舵面的複雜程度大大增加,但在瑞典強大的工業體系面前也不算什麼難事。從此以後,X型尾舵成了瑞典各級潛艇的標配。

X型尾舵

“海蛇”級潛艇共生產5艘,長約70米,水下排水量950噸,水下最大航速22節,裝備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備有12枚魚雷。

3、70年代中期,來自強鄰蘇聯的壓力與日俱增,讓瑞典心驚不已。所以研發了重點提升反潛性能的“水怪”級潛艇

這種潛艇火力極爲強大,不大的艇體上裝備2種口徑(533毫米、400毫米)共8具魚雷發射管,可發射TP61重型魚雷和TP43輕型線導反潛魚雷,且靜音性能極好。

1981年10月,一艘蘇聯“威士忌”級潛艇潛入瑞典領海,在距卡爾斯克魯納海軍基地僅10公里的礁石上擱淺,令世界一片譁然。

W級潛艇擱淺在礁石上

瑞典又驚又怕,從此變得緊張兮兮。總是懷疑波羅的海里有蘇聯潛艇,時不時就開展反潛演習,對先進潛艇的渴望也與日俱增。

4、常規潛艇無法在水下長期潛航,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上浮充電。爲解決此問題,瑞典人翻出了1816年倫敦牧師羅伯特 斯特林發明的一種活塞式熱氣發動機專利。

當時這種發動機用於從礦井中抽水,可用多種能源供熱,熱效率高達50%(普通柴油機約30-45%),且聲音極小。此時用在潛艇上,可謂珠聯璧合,非常合適。

斯特林發動機原理

1987年11月,瑞典工程師將“水怪”號潛艇從中間切開,增加了一個8米長的斯特林發動機艙段。使潛艇潛航時間從3天提高到20天左右,增加了7倍!

後來,瑞典又推出“水怪”級潛艇升級版——“西約特蘭”級潛艇。魚雷發射管增加到9個,電子系統和火控系統都做了大幅更新,戰鬥力更爲強大。

2005年,“西約特蘭”、“哈爾辛蘭”號潛艇出口新加坡,成爲其王牌武器。

5、斯特林發動機在“水怪”號潛艇上經過5年試驗,表現優秀。1990 年瑞典開始研製劃時代的“哥特蘭”級潛艇,以取代退役的“海蛇”級。

▲從上到下:A-11 海蛇級、A-14 水怪級、A-17 西約特蘭級、A-19 哥特蘭級

“哥特蘭”級潛艇是世界上第一種裝備斯特林發動機的實用AIP潛艇,爲擊敗美國航母和核潛艇奠定堅實基礎。

它的優異表現震驚了全世界,AIP也迅速成爲很多國家的熱門話題。它使常規潛艇水下潛航時間提高數倍,能在淺水區對抗核潛艇,價格又經濟實惠。相比動輒數十億美元的核潛艇,“哥特蘭”級潛艇僅需1億美元,實在是衆多中小國家眼中的“靚女”。

“哥特蘭”級潛艇採用很多新技術:裝備2臺 MTU柴油發動機和2臺75千瓦斯特林發動機,水下潛航時間2~3周。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瑞典TP-62重型魚雷

斯特林發動機幾乎沒有聲音,重要設備和艙室又通過橡膠隔振器與艇體相連。艇體有聲吶防護塗層和雷達吸收材料,還有27套自動消磁系統。如此安靜又隱身,纔敢無視反潛網,闖入美國航母戰鬥羣攪個天翻地覆。

2018年“哥特蘭”級潛艇接受中期改造,換裝了更先進的MK-3型斯特林發動機,升級了20多項系統,作戰能力進一步提升。其9SCS MK3指揮和武器控制系統可同時跟蹤多個目標,並引導多枚魚雷攻擊。

6、“哥特蘭”級潛艇之後, 瑞典繼續在常規潛艇領域深挖。

A26潛艇的超級發射口

與挪威、丹麥合作的“北歐海盜”計劃失敗後,瑞典2015年正式啓動下一代A26級潛艇研製。它排水量1900噸,號稱“水下幽靈”,靜音性能更好,自動化程度更高。

艇艏除4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外,還有一個引人注目的“超級發射口”,可供無人潛航器和特種部隊進出。

來自瑞典的潛艇技術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成爲近海對抗大國核潛艇的利器。這把北歐利刃,或將海戰引入一個全新格局,成爲左右世界局勢的重要力量。我們要好好學習吸收。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絡,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