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有一個被稱爲“學霸村”的小村子,自1977年我國恢復高考以來,這個只有5000多人的小村子,竟有800多個孩子考出了農村,其中包括26名博士和128名碩士,總計659名大學生,其中不乏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孩子,如今,這個數字還在繼續上漲,這是全村人最引以爲豪的一件事。

那麼究竟是什麼,讓這個原本普通的村子煥然一新,成爲遠近聞名的“學霸村”?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發生在這裏的傳奇故事。

秧田村,位於湖南省瀏陽市沙市鎮東部撈刀河畔,這裏風景秀麗,居住着5000多名勤勞樸實的村民,他們的生活很簡單,無非就是耕種、養家,和送孩子上學,以前他們很窮,沒條件接受學校教育,但他們始終堅信,知識改變命運,一定要讓孩子走出這裏,考進好的大學。漸漸的,越來越多孩子接受了教育,走出了村子,其中不乏博士生、碩士生。

後來經過村裏幹部們的討論決定,他們要在村裏立一面“博士牆”,用來展示這些博士生的風采,展示秧田村的“耕讀文化”,以激勵村裏更多的孩子們認真讀書,考到更大的城市裏,過上更好的日子。這個消息一經公佈,立刻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認可,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住在村口處的人家甚至主動“捐牆”。

2015年,一面嶄新的“博士牆”出現在人們眼前,在上面,展示了從秧田村走出去的26名博士生的照片和簡介,村支書羅澤十分感動,他相信,村裏的孩子們在看到這面牆後,一定會愈發努力讀書,向着更高的目標前進。

除了建立“博士牆”,秧田村的村民們還自發集資,建立了一座“耕讀文化館”,它可是湖南省唯一一座村級文化館,雖然它的外表不是很華麗,雖然它的藏品不值多少錢,但它所體現出來的豐富內涵,是金錢不能比擬的,它就是秧田村村民對教育高度重視的體現!

在秧田村,一直流傳着這樣一句話:“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讀書!”比如培育出村裏第一位女博士的屈偉員夫婦,他們育有一兒一女,家庭條件非常貧困,但爲了供兩個孩子讀書,夫妻二人雙雙跑去外地打工,屈婷和弟弟成了留守兒童。

後來他們攢到了一些錢,就先把姐姐屈婷接到了城裏讀書,農村孩子屈婷在這裏,第一次看到了洗髮露,以前他們可都是用洗衣粉洗頭;第一次用到白色的衛生紙,以前他們都是用舊作業本當手紙。從此,屈婷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讀書,改變自己的人生,最終她成功了,她成功考上南開大學,成功成爲博士,成爲全村人的驕傲,而這一切,都要感謝她拼命奮鬥,供她讀書的父母。

後來,越來越多村民加入了“砸鍋賣鐵也要送孩子讀書”的行列,可以說秧田村的孩子,沒有不去上學的,知識改變命運,是他們所有人的信念。後來這些成功考上大學的孩子,經常回來給大家分享他們的經驗,激勵了更多孩子努力讀書,而那些找到好工作的孩子,還不忘爲家鄉捐款,幫助家庭困難的孩子。

在他們的幫助下,秧田村成立了“教育教學基金會”,村裏誰家孩子考上了大學,就能領取400元的獎金,再後來,這筆金額提高到了1000元,秧田村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令人敬佩。

後來,幾位從秧田村走出去的企業家,組織了一次募捐活動,最終籌得1500多萬元,用來完善村裏的道路、排水排污系統,修復了有600多年曆史的老龍井、300多年曆史的羅氏老槽門等等,村裏的環境又有了一個飛躍,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

於是去年,村裏建立了一筆更大的教育基金,總數達到20萬,經過大家共同商討決定,這筆錢不但會給考上大學的孩子,還會給那些從小成績名列前茅的“潛力股”孩子,讓他們接受更好的教育。

這個原本不太起眼的小村莊,憑藉着對教育的不懈支持,散發出了新的光輝,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裏,這裏還會走出更多的學霸,並將“勤耕重讀”的傳統繼續發揚光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