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被美國加入實體清單以來,華爲就一直面臨十分艱難的處境,但這家巨頭卻依靠不容小覷的實力頑強地生存了下來,去年還取得了不小的增長。然而,隨着時間推移,華爲用以應對危機的儲備似乎有點捉襟見肘了。最近,又傳出臺積電要“斷供”華爲的消息,這讓人們更爲華爲感到擔憂了。

我們都知道,芯片是手機的核心部件,華爲雖然有自己的高端芯片品牌海思麒麟,卻只能設計,而不能自己製造,製造都是找臺積電代工的。有不少人因此就開始奚落華爲了,說它只是徒有虛名,並沒有人們說的那麼厲害。這其實有點求全責備了,這世上哪兒有一家公司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了啊,蘋果也沒有自己造芯片啊。

事實上,華爲能自主研發和設計芯片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如果真像有些人說的,只要拿到ARM的架構,就能做出芯片,那世界上就不可能只有這屈指可數的幾家芯片公司了。小米曾經也想大做芯片,但至今仍只是小打小鬧,國產芯片能大規模用在高端智能手機上的也就只有海思麒麟了。海思最早可追溯到1991年成立的華爲集成電路設計中心,也就是說,是近三十年的積累才換來今天這樣的成果的。

海思麒麟廣爲人知不過是最近四五年的事情,之前可謂是寂寂無名。在麒麟之前,來自中國臺灣的聯發科可謂是中國芯片市場的王者。特別是在山寨機時代,幾乎三分之一的手機都用的聯發科的芯片。而智能機剛普及的那幾年,則是高通、英偉達唱主角。直到2014年,海思麒麟處理器被華爲用到了自己旗艦手機上,又經過幾年的市場檢驗才終於打響名聲。其中的艱辛,恐怕只有親身參與的人才知道吧。不敢說超越高通、英偉達,但海思麒麟這幾年着實是比聯發科更火的。

說到聯發科,不得不說在智能手機時代到來的這些年,其地位一直十分尷尬,市場形象一直停留在十幾年的山寨機時代的“低端”上面,而海思麒麟則已經逐漸被視爲能與高通比肩的“高端”芯片了。但尷尬歸尷尬,聯發科卻並沒有衰落,反而一直在追求進步。

畢竟是老牌芯片巨頭,聯發科底子還是很厚的,山寨機時代開發的MT系列芯片其實也被延續到了智能機時代,只不過是對手太強大,所以逐漸被邊緣化了。但爲了應對市場變化,聯發科反應還是很快的,開發了性能更強的Helio系列芯片,雖然沒能完全恢復往日榮光,但不僅止住了頹勢,還迅速回到了上坡路上。進入5G時代,聯發科更是不惜代價研發出了更爲強大的“天璣”系列芯片。小米、OPPO甚至華爲等一線品牌的一些中端機型都採用了聯發科的“天璣”系列芯片。

尤其是最高端的“天璣1000”芯片,更是號稱“全球最先進的旗艦機5G單芯片”,在專業人士製作的性能天梯圖上,僅次於蘋果A13和曉龍865,超越麒麟990 5G。不過,目前只是實驗數據,還沒有經過實踐的檢驗。

如今,華爲芯片面臨被臺積電“斷供”的危機,而聯發科這家臺灣老牌芯片巨頭則沒有這樣的麻煩。客觀上,這是聯發科反超海思的大好機會。這個老牌巨頭真的要重現往日輝煌了嗎?

相關文章